字好书
旱雷

《旱雷》

时间: 2025-05-03 15:24:39

诗句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

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

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

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24:39

原文展示:

旱雷 文同 〔宋代〕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 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 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 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夏天干旱已经很久了,人们都害怕这不是一般的灾难。广阔的田野中,红色的风卷起炎热的尘埃。天空中虽然布满了密云,但甘甜的雨水始终没有降临。只能听到南山下,每天都有雷声在愤怒地喧哗。

注释:

  • 旱雷:指干旱时期的雷声,通常无雨。
  • 赤风:指热风,因干旱而显得特别炎热。
  • 炎埃:炎热的尘埃。
  • 密云:密集的云层。
  • 甘泽:指甘甜的雨水。
  • 喧怒雷:形容雷声大而频繁,但无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诗和田园诗。此诗反映了当时干旱的严重情况,表达了人们对天灾的恐惧和对雨水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正值夏季长期干旱,农田受灾严重,人们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干旱的景象和人们的恐惧,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季长期干旱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天灾的恐惧和对雨水的渴望。诗中“赤风起炎埃”和“密云徒满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奈。最后两句“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更是以雷声的频繁和愤怒,象征了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田园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夏季干旱已经很久了,人们都害怕这不是一般的灾难。
  2. 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广阔的田野中,红色的风卷起炎热的尘埃。
  3. 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天空中虽然布满了密云,但甘甜的雨水始终没有降临。
  4. 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只能听到南山下,每天都有雷声在愤怒地喧哗。

修辞手法:

  • 对比:“赤风起炎埃”与“密云徒满空”形成对比,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和人们的无奈。
  • 拟人:“日日喧怒雷”中的“喧怒”赋予雷声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长期干旱的恐惧和对雨水的渴望。通过描绘干旱的景象和人们的恐惧,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深刻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意象分析:

  • 赤风:象征炎热和干旱。
  • 炎埃:象征干旱带来的尘埃和不适。
  • 密云:象征希望,但徒劳无功。
  • 喧怒雷:象征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赤风起炎埃”中的“赤风”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风 B. 热风 C. 干风 D. 狂风 答案:B

  2. 诗中“密云徒满空”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天空布满云彩 B. 云彩很多但没有雨 C. 云彩很少 D. 云彩很厚 答案:B

  3. 诗中“日日喧怒雷”中的“喧怒”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忧虑。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文同《旱雷》: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自然灾害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文同的诗歌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吴甥遗灵壁石以诗还之 辞召命呈子忱侍郎 禽声四首 岭外出巡 游虎丘寺 次韵三首 谢送蜡梅三首 送王亚之 诸人见和返魂梅再次韵 陈卿又和三首而仲通判亦三作严教授再赋皆有见及语予不可以无言故复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无背无侧 云程 片字旁的字 喻之以理 不辞辛苦 以人为本 屏气慑息 广字头的字 哀荣 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殍殕 终开头的成语 食藿悬鹑 镸字旁的字 昂首挺胸 閠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