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北风行

《北风行》

时间: 2025-05-03 18:41:47

诗句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1:47

原文展示:

北风行
作者: 李白 〔唐代〕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北风的凶猛与寒冷,表现了诗人对战士的思念和对边疆战事的忧虑。诗的开头提到“烛龙”栖息在寒冷的门前,象征着光明与温暖;接着感叹日月的光辉为何不能抵挡北风的怒号。燕山的雪花大如席,纷纷扬扬落下,映衬出悲凉的氛围。幽州的思妇在寒冬中停止歌唱与嬉笑,愁苦地倚门望着远方的行人,思念着在长城边苦寒中作战的爱人。分别时,爱人提剑出征,留下的仅是一双白羽箭和蜘蛛网上的尘埃,象征着无情的战斗与生死离别。最后,诗人感叹纵然黄河的泥土尚可用来填塞,但那北风与雨雪带来的绝望,却是难以化解的。

注释:

  • 烛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象征光明与温暖。
  • 燕山:位于中国北方,以雪景著称。
  • 幽州:古代地名,今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
  • 双蛾:指女子的眉毛,形容思妇的忧伤。

典故解析:

  • 轩辕台:传说中黄帝轩辕氏的台,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深厚。
  • 白羽箭:白色的箭常常象征着纯洁与无辜,这里暗示战士的悲惨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生于701年,卒于762年,以豪放的个性和瑰丽的诗风著称,被誉为“诗仙”。

创作背景:李白生活在动荡的时代,边疆频繁战事,使得许多士兵不得不离开家乡,奔赴前线。诗中表现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营造出浓重的离愁别绪。

诗歌鉴赏:

《北风行》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对北风的愤怒、对战士的思念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开头“烛龙栖寒门”引入了一种对光明的渴望,然而北风的“号怒”打破了这种宁静,表现出战士们面对残酷环境的无奈。接下来的“燕山雪花大如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中的悲凉感。

在情感层面,诗人通过思妇的视角,展现了对离去爱人的深切思念,尤其是“倚门望行人”一句,充分体现了等待与期盼的苦涩。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白羽箭”的意象,象征着战死的无情和生死离别的痛苦,强化了对战争的控诉。

整首诗在氛围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既有对北风的愤怒,也有对战士的怀念,交织出了一幅悲壮的画面。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将个人的悲剧与时代的苦难紧密结合,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烛龙栖息在寒冷的门前,光辉依然像早晨一样明亮。
    •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日月的光辉为何不能照亮这寒冷的环境?
    • “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只有北风怒吼着从天而降,带来寒冷。
    • “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的雪花大如席子,纷纷扬扬落下。
    • “片片吹落轩辕台”:雪花片片吹落在轩辕台上,增添了悲凉气氛。
    • “幽州思妇十二月”:幽州的思妇在寒冷的十二月中。
    • “停歌罢笑双蛾摧”:停止了歌唱与欢笑,愁苦的眉头紧蹙。
    •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倚着门望着远方的行人,思念着在长城守寒的君子,感到非常可悲。
    • “别时提剑救边去”:分别时,你提剑去保家卫国。
    • “遗此虎文金鞞靫”:留下的只有这双白羽箭和金色的箭袋。
    • “中有一双白羽箭”:箭袋中藏着一双白羽箭。
    • “蜘蛛结网生尘埃”:箭上沾满了尘埃,如同被遗忘的命运。
    •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箭空在,但人已经战死,再也无法回归。
    •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不忍看到这些,最后将其焚烧成灰。
    •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就算黄河的泥土还可以用来填塞,但北风和雨雪带来的绝望却无法消除。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花比作席子,形象生动。
    • 拟人:北风被描述为“号怒”,赋予了情感。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如“停歌罢笑”、“倚门望行人”。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战士的怀念与对战争带来的伤痛的控诉,展现了人间的无情与无奈,反映了李白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

意象分析:

  • 烛龙:象征光明与希望,与北风的凶猛形成对比。
  • 北风: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寒冷,带来绝望。
  • 白羽箭:象征战士的牺牲与无辜。
  • 雪花:象征着冷酷的自然环境和孤独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烛龙栖寒门”中“烛龙”象征什么?

    • A. 暴风
    • B. 光明
    • C. 战争
    • D. 寒冷
  2. 诗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悲凉
    • C. 温暖
    • D. 忧虑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战士的思念与战争的控诉
    • C. 对爱情的渴望
    • D. 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 李白《北风行》王之涣《登鹳雀楼》在表现情感时均使用了自然景象,但李白的作品更显悲壮,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壮丽的景色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译文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着她丈夫的到来。她的夫君到长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长城那个地方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饮文氏园是日鹊噪于庭坐上烛花无数就试者凡 送史唐英二首 钱氏隐居三首 焦山汉末焦光隐於此是日乃其生日士人会者甚 郊行至天王院 江月二首 江月二首 见蛛丝戏作 寄张珍甫殿院五首 寄张珍甫殿院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尸字头的字 匕字旁的字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天枢 灿烂夺目 试日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知子莫若父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臣门如市 后浪催前浪 乛字旁的字 添粮不如减口 再宥 去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