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三月望日楼居火后示大儿佩璜

《三月望日楼居火后示大儿佩璜》

时间: 2025-05-07 14:06:30

诗句

高楼一炬委荒芜,补屋何从更买珠。

酿酒已无田种秫,打门犹有吏催租。

昼操薪桂慵拈笔,夜对缸花学辟纑。

尽付郁攸无长物,舟居陆处总艰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6:30

原文展示:

高楼一炬委荒芜,
补屋何从更买珠。
酿酒已无田种秫,
打门犹有吏催租。
昼操薪桂慵拈笔,
夜对缸花学辟纑。
尽付郁攸无长物,
舟居陆处总艰虞。

白话文翻译:

在高楼的光影中,周围一片荒凉,
我该从哪里来修补房屋,甚至买些珠宝呢?
酿酒的田地早已荒废,不再种植秫米,
门口仍有官吏催促交租。
白天忙于捡拾薪柴,懒得提笔写作,
夜里面对缸花,学习编织纑子。
一切都交给忧愁,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
在舟船和陆地之间,生活的艰辛无处不在。

注释:

  • 高楼一炬: 高楼的灯火,象征着光明和希望,但与荒芜的环境形成对比。
  • 补屋: 指修补房屋,暗示居住环境的破败。
  • : 一种禾本科植物,常用于酿酒。
  • 吏催租: 官吏催促交纳租金,反映社会的经济压力。
  • 薪桂: 薪柴和桂树,象征日常生活的琐事。
  • 缸花: 指用来酿酒的花,夜晚对着它,表现出无奈的学习。
  • 郁攸: 形容心情的沉闷和忧虑。
  • 舟居陆处: 说明生活不稳定,经历了很多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德音(1730-1791),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梅塘,晚号梅山。徐德音生于江苏,其诗风受到杜甫的影响,崇尚现实主义,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表达个人的忧虑与社会的困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中的沉思与感慨。诗中所描述的荒凉和租赋的压力,体现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歌鉴赏:

《三月望日楼居火后示大儿佩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深刻思考的古诗。诗人在高楼之上,面对着周遭的荒芜,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愁。整首诗采用了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敏感,表达了生活的艰难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高楼一炬”开篇点明了环境的孤寂与荒凉,而“补屋何从更买珠”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感。酿酒的田地荒废,正如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对理想的追求的无奈。

在白天,诗人忙于生活的琐事,甚至懒得提笔写作,而夜晚则在缸花的陪伴下学习编织,显示出生活的单调与无奈。最后,诗人在对生活的感叹中,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使人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重压与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楼一炬委荒芜: 高楼的光芒照亮了周围的荒凉,暗示希望与现实的对比。
  2. 补屋何从更买珠: 生活困境使得修补房屋与购买珠宝都变得遥不可及。
  3. 酿酒已无田种秫: 失去的田地象征着失去的生计与理想。
  4. 打门犹有吏催租: 门口的官吏催租,显示生活的压力。
  5. 昼操薪桂慵拈笔: 白天忙于琐事,懒于写作,表现出生活的疲惫。
  6. 夜对缸花学辟纑: 夜晚在缸花旁学习,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与适应。
  7. 尽付郁攸无长物: 所有的忧愁与压力,使得生活的价值感减少。
  8. 舟居陆处总艰虞: 表达了生活的艰辛,无论在水上还是陆地。

修辞手法:

  • 对比: 通过高楼的光与周围的荒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孤独感。
  • 象征: 高楼象征着希望,缸花象征着生活的琐碎。
  • 排比: 在生活琐事的描述中,诗人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生活的单调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突显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诗人的情感基调是沉郁的,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高楼: 象征着希望与理想,亦是孤独的体现。
  2. 荒芜: 代表了失落与无奈的环境。
  3. : 生活的生计,体现了农民的挣扎。
  4. 缸花: 生活的单调与琐碎,象征着无奈的学习与适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A. 希望
    B. 失落
    C. 财富
    D. 友谊

  2. “打门犹有吏催租”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政府的支持
    B. 生活的轻松
    C. 经济的压力
    D. 人际的和谐

  3. 诗人在白天有何活动?
    A. 写作
    B. 旅行
    C. 办公
    D. 劳作

答案:

  1. A
  2. C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徐德音《三月望日楼居火后示大儿佩璜》杜甫《春望》:两者均描绘了战争后的人们的困境,但徐的诗更为细腻、具体,呈现了生活琐事的压迫感;而杜甫的诗则更为宏观,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暮春感怀 送人游岭南 过三闾庙 题稚川山水 水龙吟 赠友 赠刘云江宗师 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 题淮安壁间 芙蓉曲 酹江月 任御史有约不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游戏尘寰 包含祀的词语有哪些 倍极 莫衷壹是 马字旁的字 宿意 鹤短凫长 石结尾的成语 并容遍覆 目字旁的字 商岩 卜字旁的字 左史右经 攴字旁的字 智穷才尽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