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0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6:30
高楼一炬委荒芜,
补屋何从更买珠。
酿酒已无田种秫,
打门犹有吏催租。
昼操薪桂慵拈笔,
夜对缸花学辟纑。
尽付郁攸无长物,
舟居陆处总艰虞。
在高楼的光影中,周围一片荒凉,
我该从哪里来修补房屋,甚至买些珠宝呢?
酿酒的田地早已荒废,不再种植秫米,
门口仍有官吏催促交租。
白天忙于捡拾薪柴,懒得提笔写作,
夜里面对缸花,学习编织纑子。
一切都交给忧愁,没有什么值得珍惜的,
在舟船和陆地之间,生活的艰辛无处不在。
徐德音(1730-1791),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梅塘,晚号梅山。徐德音生于江苏,其诗风受到杜甫的影响,崇尚现实主义,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表达个人的忧虑与社会的困境。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社会动荡和个人困境中的沉思与感慨。诗中所描述的荒凉和租赋的压力,体现了当时社会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三月望日楼居火后示大儿佩璜》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深刻思考的古诗。诗人在高楼之上,面对着周遭的荒芜,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愁。整首诗采用了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敏感,表达了生活的艰难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高楼一炬”开篇点明了环境的孤寂与荒凉,而“补屋何从更买珠”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力感。酿酒的田地荒废,正如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对理想的追求的无奈。
在白天,诗人忙于生活的琐事,甚至懒得提笔写作,而夜晚则在缸花的陪伴下学习编织,显示出生活的单调与无奈。最后,诗人在对生活的感叹中,表达了对未来的不安,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使人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重压与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突显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诗人的情感基调是沉郁的,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提到的“高楼”象征什么?
A. 希望
B. 失落
C. 财富
D. 友谊
“打门犹有吏催租”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A. 政府的支持
B. 生活的轻松
C. 经济的压力
D. 人际的和谐
诗人在白天有何活动?
A. 写作
B. 旅行
C. 办公
D. 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