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过三闾庙

《过三闾庙》

时间: 2025-07-27 23:51:32

诗句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51:32

原文展示:

过三闾庙 戴叔伦 〔唐代〕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白话文翻译:

沅江和湘江的水流啊,永远也流不尽,屈原的怨恨啊,是多么深沉。太阳落山时秋风吹起,枫树林中传来萧萧的声音。

注释:

  • 沅湘:指沅江和湘江,流经湖南地区,屈原曾在此地流放。
  • 屈子: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因忠而被谗,流放后投汨罗江自尽。
  • 怨何深:表达了屈原深重的怨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 日暮秋风起:描绘了日落时分秋风渐起的景象,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 萧萧: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此处指枫树叶子在秋风中摇曳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通过对屈原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戴叔伦在游览三闾庙时所作。三闾庙是纪念屈原的庙宇,位于湖南岳阳。诗人通过描绘沅湘江水、秋风枫林等自然景象,寄托了对屈原的哀思和对历史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沅湘流不尽”一句,既描绘了江水的连绵不绝,又隐喻了屈原的怨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之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则通过秋风和枫林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悲壮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时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共鸣。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怀古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沅湘流不尽”:以江水的连绵不绝,比喻屈原的怨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之深。
  • “屈子怨何深”:直接点明屈原的怨恨之深,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怀念。
  • “日暮秋风起”:通过日落时分的秋风,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 “萧萧枫树林”:以枫林的声音,增强了凄凉和悲壮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沅湘流不尽”比喻屈原的怨恨之深。
  • 拟人:“屈子怨何深”中的“怨”字,赋予了屈原情感。
  • 对仗:“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中的“日暮”与“秋风”,“萧萧”与“枫树林”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屈原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屈原的哀思和对历史的沉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深沉表达。

意象分析:

  • 沅湘:象征着屈原的流放地和无尽的怨恨。
  • 日暮秋风:象征着凄凉和悲壮的氛围。
  • 萧萧枫树林: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诗人的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沅湘流不尽”比喻了什么? A. 江水的连绵不绝 B. 屈原的怨恨之深 C. 历史的沧桑 答案:B

  2. 诗中“日暮秋风起”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A. 欢乐的氛围 B. 凄凉的氛围 C. 宁静的氛围 答案:B

  3. 诗中“萧萧枫树林”中的“萧萧”形容的是什么? A. 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B. 枫树的颜色 C. 枫树的数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时代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戴叔伦《过三闾庙》:两首诗都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和对时代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宏大和深沉,戴叔伦的诗则更加简洁和深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戴叔伦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戴叔伦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戴叔伦的《过三闾庙》,是了解唐代诗歌的经典读本。

相关查询

古风其三十四 寄远其一 赠任城卢主簿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时凝弟在席 登瓦官阁 独坐敬亭山 横江词六首 庭前晚开花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淮阴书怀,寄王宗成(一作王宗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歃血为盟 更长梦短 靣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一夫荷戈,万夫莫前 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驹窗电逝 无妄之福 女字旁的字 原纸 历史观 警纪 酉字旁的字 朗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可言状 三语 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