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4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48:15
山下泉
作者: 皇甫曾 〔唐代〕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这首诗描绘了山下的泉水,泉水荡漾着山光,清澈的水面倒映着树林的影子。谁能想到泉水在石头上流淌时是如此喧闹,却又让我想起山中宁静的情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达的山水意境和对比静与动的思考在古典诗词中非常常见,反映了道家对于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作者介绍
皇甫曾(约公元850年-约902年),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及感受。
创作背景
皇甫曾生活在唐代,正值诗歌繁荣之时,他的作品多受山水文化影响,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和哲理。这首《山下泉》或许是他在游览山水时的即兴之作,体现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山下泉》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山水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泉水与山光、树影的和谐景象。诗的开头两句“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描绘了泉水的荡漾和清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宁静。这里的“漾漾”与“澄澄”不仅是对水的状态描绘,也传达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
接下来的两句“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则展开了一个对比,前半句描绘了泉水流过石头时的喧闹声,后半句则让人思绪回归到山中的静谧。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声音与宁静之间的关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在喧闹的外界环境中,内心却渴望着那份宁静。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简单的词句,皇甫曾成功地将复杂的情感凝聚成了清新自然的诗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自然环境与人内心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山水的崇敬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澄澄”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那知石上喧”的意思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皇甫曾的《山下泉》更注重于水的意象与内心的反思,而王维则通过描写山居的宁静生活,传达了一种隐逸的思想。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的情感和细腻程度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