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51
香菱咏月·其三
作者: 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描绘了月亮的美丽与孤独。月光的精华令人难以掩盖,影子在月下显得柔美而寒冷。远处传来砧板敲击的声响,仿佛在千里之外回荡;半轮明月下,鸡鸣声打破了五更的寂静。江上秋风中传来笛声,楼头的红袖女子倚着栏杆,静静观赏。此时她不禁想问嫦娥,为什么不让我们永远团圆呢?
曹雪芹(1715年-1763年),清代小说家,以《红楼梦》而闻名,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
《香菱咏月》系列诗作出自《红楼梦》中香菱的口中,反映了她对月亮的向往和对团圆的渴望。这首诗表现了在月光下的孤独与思念,恰恰与香菱的身世和命运相呼应。
这首诗以月亮为主题,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孤独和思念的复杂情感。开篇“精华欲掩料应难”一句,直接揭示出月光的耀眼与难以掩盖的美感,接着“影自娟娟魄自寒”则引入了清冷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诗中通过“砧敲千里白”描绘了远方的生活,表现出对远方人事的思念;而“半轮鸡唱五更残”则将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结合起来,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美丽的月光下,内心的孤寂依旧存在。
接下来的“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温柔的夜景,绿蓑衣的笛声与红袖女子的身影交相辉映,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然而,最后一句“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则是情感的高潮,直击人心,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丰富,既有对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沉思,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与细腻的情感流露。
整首诗表达了对月亮的赞美,以及在月光下对团圆的渴望,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脆弱性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曹雪芹
C. 杜甫
D. 白居易
“精华欲掩料应难”中“料”的意思是?
A. 觉得
B. 料想
C. 料酒
D. 料子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指?
A. 太阳神
B. 月亮女神
C. 星星
D. 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