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3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35:26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全诗翻译:
我力气可以拔起高山,气概足以盖世。但时运不济,骏马却无法奔腾。骏马无法奔腾,我该如何是好!虞美人啊,虞美人,我该如何面对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虞美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指代美丽的女子,寓意爱情和悲伤。项羽在这首诗中即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爱人的思念。
作者介绍: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字羽,楚国名将,被誉为“西楚霸王”。他以勇猛和豪情著称,历史上以其悲壮的结局而闻名。
创作背景:
《垓下歌》写于项羽与刘邦决战的垓下,正值楚汉战争的末期。此时项羽已是强弩之末,感叹时运不济,表达了对失败的无奈和对虞美人的深情思念。
《垓下歌》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古诗,展现了项羽作为英雄的无奈与绝望。开头两句“力拔山兮气盖世”展现了项羽的雄心壮志和无与伦比的力量,反映出他曾经的辉煌。然而,紧接着的“时不利兮骓不逝”则对比出他面临的困境,表明即使拥有强大的能力,若时运不佳,也难以有所作为。这种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接下来的“骓不逝兮可奈何”表达了项羽对命运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而最后的“虞兮虞兮奈若何”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爱人的执念与哀伤,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爱情的深沉思念。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英雄的悲剧,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无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与对爱情的追忆,反映了英雄在历史潮流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垓下歌》的作者是?
A. 刘邦
B. 项羽
C. 司马迁
D. 曹操
“时不利兮骓不逝”中的“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一种兵器
D. 一种酒
诗中提到的“虞”指的是?
A. 虞美人
B. 虞国
C. 虞山
D. 虞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垓下歌》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可说是个奇迹。 “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项羽概括了自己叱吒风云的业绩。项羽是将门之子,少年气盛,力能扛鼎,才气超群。他胸怀大志,面对不可一世的秦始皇,敢于喊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项羽是顶天立地的英雄,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投入起义的大潮,成了诸路起义首领中妁佼佼者。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此后,项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但从这一句诗中也可以看出,项羽夸大了个人的力量,这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时不利兮稚不逝”,天时不利,连乌骓马也不肯前进了。项羽不是新时代的骄子,而是旧制度的牺牲品。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之中,他虽然与汉军大战七十,小战半百,打了不少胜仗,但仍是匹夫之男,既不善于用人,更不会审时度势,他的失败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全是咎由自取。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面临绝境时的悲叹。项羽被汉军追及,撤至垓下,陷人汉军重围,以致众叛亲离,帐内只剩下他心爱的虞美人。他夜不能寐,与虞姬悄然相对,借酒浇愁。突然,四面传来阵阵楚歜,项羽愕然失色,惊呼 “汉皆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项羽明白自己到了穷途末日,绝望的痛苦袭击着他。王位、天下,得而复失,连自己心爱的女人和战马都保不住了。项羽关心他们的命运,不忍弃之而去。虞姬也很悲伤,眼含热泪,起而舞剑,边舞边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自刎身亡,好不悲壮! 读完《垓下歌》,掩卷回味,使人悟出无论是谁,无论他曾经怎样的不可一世,煊赫一时,如果他办事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抬的地步,到那时,即便有移山倒海之力,也不可避免地要走上失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