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3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39:51
作者: 韩愈 〔唐代〕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青翠的蒲草生长在水中,叶子短小,无法伸出水面。
妇人不愿下堂,而远行的儿子却在千里之外。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古代的文风。他的作品风格雄浑、奔放,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思想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频繁迁徙的时期,诗中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离别之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家庭观念和人们的情感。
这首诗以简单的景物描写开篇,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水中生长的蒲草,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然而“叶短不出水”却暗示了生长环境的局限与困境。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出自然的美,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阻碍。
接着,诗句转向人情世故,描绘了一位妇人因思念远行的儿子而不愿下堂的情景,蕴含了深厚的亲情和对亲人的牵挂。诗中“行子在万里”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游子远道而行的无尽惆怅。这种情感在唐代的诗歌中并不少见,但韩愈的笔触却让人倍感真实与沉重,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观察,又有对人情的细腻刻画,展现了韩愈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及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离别与思念中所承受的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关怀与思念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青青水中蒲”描绘了什么景象?
“叶短不出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的“妇人不下堂”反映了哪种情感?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