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三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5-10 18:47:15

诗句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

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8:47:15

原文展示:

山童不解事,著火太酷烈。
要输不尽香,急唤薄银叶。

白话文翻译:

这山中的小童不懂事情的道理,点燃了火焰却太过猛烈。
想要让香气不断飘散,急忙呼唤那薄薄的银叶来帮忙。

注释:

  • 山童:指山中的孩子,天真无邪,不懂事理。
  • 著火:点燃火焰。
  • 酷烈:猛烈,火势很大。
  • 输不尽香:想要让香气不断地散发出来。
  • 薄银叶:指一种植物的叶子,可能是指香料植物,能够帮助散发香气。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山童”和“银叶”的意象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一种朴素而生动的乡村生活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阶段。杨万里生活在山水之间,他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节,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童子的天真和自然的火焰。诗的开头以“山童不解事”引入,展现了小孩的无知与天真。紧接着“著火太酷烈”则带出了一种自然的力量,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而后两句则反映出一种对香气的渴求,急切呼唤“薄银叶”来帮助,展现了童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着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童不解事:小孩天真无邪,不懂世事。
    • 著火太酷烈:点火的行为过于猛烈,体现出一种无心的破坏。
    • 要输不尽香:希望香气能够不断散发,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急唤薄银叶:急忙呼唤银叶,显示出一种求助和对自然的依赖。
  • 修辞手法

    • 拟人:山童被赋予了人性化的特征,体现了天真的无知。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具有深刻的生活哲理。

意象分析:

  • 山童:象征着纯真与无知。
  • 火焰:代表着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无力。
  • 香气:象征着美好和生活中的享受。
  • 薄银叶:暗示着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天真无邪
    B. 聪明睿智
    C. 勇敢无畏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薄银叶”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 A. 点火
    B. 散发香气
    C. 观赏
    答案:B

  3.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乐观
    C. 迷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 王维的《山居秋暝》:展现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陶渊明:两位诗人均以自然为题材,但杨万里的诗更关注乡村的细腻生活,而陶渊明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理想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食酥二首 其二 置酒签厅观荷徐判官携家酿四首 其三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戏成三首 其一 乞梅曾宏甫二首 其一 白鹤亭 岁寒亭 虎川 遗直堂 其六 遗直堂 其四 自号在家衲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火丹 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尽思极心 标本兼治 茫渺 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含商咀徵 魚字旁的字 生字旁的字 脓包 矮人观场 烧荒 彑字旁的字 凿骨捣髓 用字旁的字 寖成 立字旁的字 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