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09
长持经僧
作者: 贯休 〔唐代〕
唠唠长夜坐,唠唠早起。
杉森森,不见长,人声续续如流水。
摐金挣玉,吐宫咽徵。
头低草木,手合神鬼。
日消三两黄金争得止,而槁木朽枝,一食而已。
伤嗟浮世之人,善事不曾入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感叹与对修行的思考。诗人在夜晚与清晨的长时间坐禅中,思绪纷乱,仿佛听到人声如流水般不断涌来。世间繁华如金玉般诱人,然而内心却像草木一般低沉,与神鬼合一,似乎在沉思生命的意义。时间在消逝,追逐金钱的欲望令人疲惫,而枯木朽枝却只需一餐之食,令人感到无奈与悲伤。最终,诗人对这个浮华的世界表示失望,认为善行与真理未能被人们关注。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字子羽,号闻韶,唐代著名诗人和禅僧。他的诗风独特,常以禅宗思想为主题,表达对人生、自然和修行的思考。贯休与李白、杜甫等人同为唐代杰出的诗人,其作品兼具哲学深度和艺术美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常常反映出诗人对浮华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在这个社会中,物欲横流,使得许多人迷失自我,无法体悟真正的生活价值。
《长持经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困惑与反思。开头两句“唠唠长夜坐,唠唠早起”,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修行者在长夜与清晨的沉思中,时间仿佛在无尽地流逝。接着,诗人用“杉森森”来渲染环境的幽静,并通过人声的比喻,暗示世俗的喧嚣对内心平静的侵扰。金玉的描写则代表了世间的繁华与诱惑,然而这些物质的追求却是短暂和虚幻的。
诗中的“头低草木,手合神鬼”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神秘力量的敬畏,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世间纷扰的逃避。最后,诗人以“伤嗟浮世之人,善事不曾入耳”作结,表达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真善美的渴望。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深邃,体现了贯休对生命与存在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反映修行者的内心独白,探讨了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抉择,进而引发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世俗浮华的失望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唠唠长夜坐,唠唠早起”的意思是?
A. 诗人在长夜中沉思,早晨愉快地起床
B. 诗人整夜说话,早晨依旧不愿起床
C. 诗人感到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困扰
D. 诗人喜欢长时间坐着休息
“槁木朽枝,一食而已”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食物的珍惜
B. 对生命短暂、无常的感慨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金钱的追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长持经僧》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强调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反思,但贯休的作品更侧重于对世俗的批判与内心的挣扎,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