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4:05
吾师楞伽山中人,气岸古淡僧麒麟。
曹溪老兄一与语,金玉声利,泥弃唾委。
兀兀如顽云,骊珠兮固难价其价,
灵芝兮何以根其根。
真貌枯槁言朴略,衲衣烂黑烧岳痕。
忆昔十四五年前苦寒节,
礼师问师楞伽月。
此时师握玉麈尾,报我却云非日月,
一敲粉碎狂性歇。
庭松无韵冷撼骨,搔窗擦檐数枝雪。
迩来流浪于吴越,一片闲云空皎洁。
再来寻师已蝉蜕,薝卜枝枯醴泉竭。
水檀香火遗影在,甘露松枝月中折。
宝师往日真隐心,今日不能堕双血。
我的老师是楞伽山上的人,气质清雅如古代的僧侣和麒麟。
曹溪的老兄和我谈论,金银财宝与声名利禄,我都抛弃不顾。
我像顽固的云一样,珍贵的骊珠又难以衡量其价值,
灵芝又如何能够根植其根呢?
真正的样貌枯瘦而言语朴素,僧衣破旧黑色烧出岳的痕迹。
回想起十四五年前的苦寒节,
我拜见老师询问楞伽的月亮。
此时老师握着玉麈的尾,告诉我这并非日月,
一敲之下,狂妄之心随之消散。
庭院中的松树无声地摇曳,冷风撼动我的骨头,
窗外几枝雪花轻轻飘落。
最近我在吴越流浪,一片闲云空灵而洁净。
再来寻师时已如蜕变,薝卜的枝头枯萎,甘泉也干涸。
水檀香火的遗影依然存在,甘露在松枝上折射月光。
老师往日真实的隐秘心境,今天却无法再降临。
贯休(约830-912年),唐代著名诗人,精通诗词,尤其擅长写禅诗。他在诗中常常融入个人经历与感受,表达对禅宗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
《经旷禅师院》写于贯休对禅宗的反思与探索之际,体现了他对老师的敬仰与对内心追求的深刻体验。诗中蕴含了对人生、时间的感慨,以及对禅宗思想的领悟。
《经旷禅师院》以贯休对老师的追忆和对禅的思考为主线,展现了他超然脱俗的心境和对物质世界的淡泊。首联以“吾师楞伽山中人”开篇,直接引出师者的身份,暗示了师者的高深与清雅。随后,诗人描绘了对名利的无所追求,体现了禅宗的“无我”思想。通过“兀兀如顽云”的比喻,表现出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贯休回忆起与老师的往昔,表达了对师教的感激与对自身成长的反思。“一敲粉碎狂性歇”,这一句道出了禅宗教理的要义:通过内心的觉醒,抛弃纷繁的欲望,寻求真正的自我。庭院松树的冷寂与窗外雪的飘落,传达出一种清冷而孤独的美感,暗示禅修之路的艰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师者的怀念,也有对内心境界的追问,最终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安详。这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哲理思考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作具有了深刻的内涵与广泛的共鸣。
整首诗探讨了禅宗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内心的追求,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以及对自我的反思,体现了在纷扰世界中追寻真实自我的哲学思考。
贯休的老师被称为哪个地方的人?
A. 曹溪
B. 楞伽山
C. 吴越
D. 薝卜
在诗中,诗人对金玉声利的态度是?
A. 极其渴望
B. 决定追求
C. 无所谓
D. 视若无物
诗中提到“庭松无韵冷撼骨”,这句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温暖
B. 寂静
C. 哀伤
D. 欢愉
通过以上分析与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旷禅师院》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