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45:29
作者:贯休〔唐代〕
新诗一千首,古锦初下机。
除月与鬼神,别未有人知。
子期去不返,浩浩良不悲。
不知天地间,知者复是谁。
门前数枝路,路路车马鸣。
名埃与利尘,千里万里行。
只见青山高,岂见青山平。
朱门势峨峨,冠盖何光明。
黄鸟在花里,青蝉夺其声。
尔生非金玉,岂常贵复贞。
寄言之子心,可以归无形。
这首诗以“新诗一千首”开头,意在表达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接着提到“除月与鬼神”,暗示着人间的沉浮与命运的无常。虽然“子期去不返”,诗人并不悲伤,反而对生命的真谛感到困惑。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繁忙的世俗生活,车马喧嚣,名利追逐。诗人感叹青山高耸,却难见其平坦,表现了对世事的深思。最后几句提到黄鸟和青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同时也强调了心灵的价值,非物质的东西才是持久的追求。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生于长安,以诗歌见长,尤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之际,贯休通过诗歌反映了对世事的感慨与深思,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这首诗在形式上较为自由,内容却深邃而富有哲理。贯休通过对比诗歌创作与世俗名利,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相互映照,展现了他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多次出现的自然意象,如青山、黄鸟、青蝉等,构建了一个丰富的意象体系,既体现了诗人的旷达,又隐含着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在描绘车马喧嚣的同时,诗人也对“名埃与利尘”的追逐表示出深深的无奈。整首诗在对生命的探讨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洒脱的态度,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如“名埃与利尘”与“千里万里行”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人生的追求与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看淡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诗人提到的“子期”指的是谁?
“名埃与利尘”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描绘的“青山”象征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