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4:50
古塞腥膻地,胡兵聚如蝇。
寒雕中髇石,落在黄河冰。
苍茫逻逤城,枿枿贼气兴。
铸金祷秋穹,还拟相凭陵。
战骨践成尘,飞入征人目。
黄云忽变黑,战鬼作阵哭。
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
谁为天子前,唱此边城曲。
日向平沙出,还向平沙没。
飞蓬落军营,惊雕去天末。
帝乡青楼倚霄汉,歌吹掀天对花月。
岂知塞上望乡人,日日双眸滴清血。
狼烟在阵云,匈奴爱轻敌。
领兵不知数,牛羊复吞碛。
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战血染黄沙,风吹映天赤。
古老的边塞弥漫着腥气和膻味,胡人的士兵聚集如同苍蝇一般。寒冷的雕鸟在石头上飞翔,掉落在黄河结冰的水面上。苍茫的边城上,贼气四起。铸金祷告秋天的天空,仍然想要凭借这个地方的高地。战死的骨头化为尘土,飞入征人的眼中。黄云突然变得漆黑,战鬼们在阵中哭泣。阴风在大漠中咆哮,火号声无法发出。谁会在天子面前,唱出这边城的曲调。太阳升起在平沙上,又沉没在平沙中。飞蓬飘落在军营,惊动了飞雕向天边飞去。帝乡的青楼依靠着高空,歌声和乐曲掀起了与花月相对的喧闹。岂能知道在边塞上望乡的人,日日夜夜双眸流下清泪。狼烟在阵云中升起,匈奴人喜欢轻敌。领兵的人数目不知几何,牛羊又在沙碛中吞噬。严冬时大河干枯,嫖姚深处攻击。战血染红了黄沙,风吹动映红了天空。
贯休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诗歌繁荣的时期。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浓厚的边塞情怀而著称,常常在诗作中表达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故乡的思念。贯休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情壮志,也有哀怨感伤。
《古塞下曲》四首创作于唐代边塞战争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士兵的心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思乡之情。诗中透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古塞下曲四首》通过生动的边塞描写,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悲惨与无奈。全诗言辞铿锵,情感沉重,描绘了古老边塞的荒凉和士兵们的艰辛。诗中反复出现的“飞”、“落”意象,象征着士兵的无助与思乡之情,充分体现了战争对人的摧残。尤其在描写“日日双眸滴清血”时,诗人用极具冲击力的语言揭示了士兵的痛苦与牺牲。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狼烟在阵云”与“战血染黄沙”的壮烈场面,让人感受到战场的危险与不安。整体上,贯休的作品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更付诸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展示了士兵在边塞的艰辛和无奈,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这种情感基调贯穿全诗,使得读者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古塞下曲》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贯休
D. 王维
诗中“胡兵聚如蝇”的意思是?
A. 胡人像苍蝇一样多
B. 胡人很凶猛
C. 胡人很懦弱
D. 胡人不敢来
“日日双眸滴清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痛与思乡
C. 战斗的兴奋
D. 对和平的渴望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贯休的《古塞下曲》更为沉重,前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后者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悲惨命运。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的豪情壮志与后者的哀伤痛苦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