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时间: 2025-07-27 23:30:48

诗句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谁能暂纵遣。

闵默愧前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3:30:48

原文展示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白话文翻译

即将到除夕时,我本该早早回家,却因公务耽搁。
我拿起笔来对着公文流泪,感叹这些被拘囚禁的人。
小人们忙着谋取食物,却在网中自甘堕落,不知羞耻。
我也迷恋这微薄的俸禄,因循守旧失去了归家的机会。
不必去论及贤人和愚者,大家都只是为了生存而奔波。
谁能暂时放纵自己,内心却因未能修身而感到愧疚。

注释

  • 除日:指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即除夕。
  • 系中囚:指被拘禁的人,表达对囚徒的同情。
  • 糇粮:指小人们忙于获取食物。
  • 薄禄:指微薄的俸禄或收入。
  • 因循失归休:因循守旧,导致失去回家的机会。
  • 贤愚:指有才德的人和愚笨的人。
  • 纵遣:指暂时的放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画家和书法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屡遭贬谪,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除夕之际,苏轼因公务被困于都厅,未能如愿回家与家人团聚。诗中表达了对被囚者的同情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同时揭示了社会中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普遍现象。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苏轼对除夕夜的感慨,展现了一个身处官场的知识分子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即明确了时间节点——除夕,营造出一种即将团圆却又被迫滞留的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一句,流露出对被拘囚人员的深切同情,暗示着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思。接下来的“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揭示了在权力游戏中,许多小人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作为人的基本尊严。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引出“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即使身处官场,也难免感到愧疚和无奈。诗中对“贤愚”的探讨,实际是在提醒读者,世事无常,人人都在为了生存而奋斗,最终的归宿都是对生命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除日当早归:表明时间紧迫,诗人有归家的愿望。
  • 官事乃见留:公务繁忙,无法如愿。
  • 执笔对之泣:面对公文,感到无奈和悲伤。
  • 哀此系中囚:对被囚禁者的同情。
  • 小人营糇粮:揭示社会底层小人为了生存而忙碌。
  • 堕网不知羞:暗指那些为了利益而丧失道德的人。
  • 我亦恋薄禄:诗人自嘲,自己也被微薄的俸禄所吸引。
  • 因循失归休:因循守旧,反而失去了回家的机会。
  • 不须论贤愚:强调大家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
  • 均是为食谋:生活的现实让人不得不去追求生存。
  • 谁能暂纵遣:内心的挣扎,渴望得到解脱。
  • 闵默愧前修:感到愧疚,反思自己的修养。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即将团聚的期盼与现实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除夕象征着团圆,而被拘囚则象征着失去自由,反映社会的苦难。
  • 排比:通过多句的排比,强化社会的普遍性和无奈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人在面临生存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反映出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的关怀与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除夕:象征团圆与希望。
  • 囚徒:象征失去自由和对社会的不满。
  • 小人:象征为生存而不择手段的人。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团圆的渴望
    • B. 对生存的反思
    • C. 对官场的赞美
    • D. 对自然的描绘
  2. “执笔对之泣”中的“对之”指代什么?

    • A. 孤独的人
    • B. 公文
    • C. 囚徒
    • D. 自己
  3. 诗中提到的“薄禄”指的是什么?

    • A. 高薪
    • B. 微薄的收入
    • C. 没有收入
    • D. 其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然而苏轼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强调对国家的愁苦。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苏轼及其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相关查询

菩萨蛮(初冬旅中〖HT〗) 鹧鸪天(春残) 醉落魄(春深) 摊破丑奴儿 菩萨蛮 柳梢青·过何郎石见早梅 诉衷情 江神子/江城子 夜凉对景 柳梢青·千林落叶声声悲 小重山(秋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借贷 摇笔弄舌 单耳刀的字 卖头卖脚 包含尝的成语 鬯字旁的字 支字旁的字 奎宿 廾字旁的字 死皮赖脸 得仙 不合节 包含幡的词语有哪些 军法从事 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鹿死不择荫 无空不入 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