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09
飓作海浑,天水溟濛。
云屯九河,雪立三江。
我不出门,寤寐北窗。
念彼海康,神驰往从。
狂风让大海变得浑浊,天与水交融成一片迷雾。
云层聚集在九条河流之上,雪花覆盖了三条江河。
我闭门不出,白天黑夜都在北窗前沉思。
思念那海上的安宁,心神向往着去往那里。
“九河”与“三江”在古代典籍中常用来指代中国的河流,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广袤的水系和自然的壮阔。同时,“云屯”和“雪立”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映射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感悟。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正值他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时。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开篇以“飓作海浑,天水溟濛”展现了狂风暴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随后转向“云屯九河,雪立三江”,细致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美感。这种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外界环境的冲突。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出诗人选择闭门不出,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他在北窗前的沉思,既是对外部世界的隔绝,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最后一句“念彼海康,神驰往从”,点明了诗人的思绪向往着平静的海面,表达了他对安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和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和的心态,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深情厚谊。
诗中“飓作海浑”中的“飓”指的是:
A. 微风
B. 狂风
C. 暴雨
D. 雪
诗中提到的“海康”指的是:
A. 平静的海面
B. 波涛汹涌的海
C. 风暴来临的海
D. 冰冷的海水
诗人选择不出门的原因是:
A. 天气不好
B. 感到孤独
C. 沉思于自然
D. 想念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