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8: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8:03
昔我伊原上,孤游竹树间。
人依红桂静,鸟傍碧潭闲。
松盖低春雪,藤轮倚暮山。
永怀桑梓邑,衰老若为还。
从前我在伊原山上,独自漫游在竹林和树木之间。
人静静地依偎在红桂树下,鸟儿悠闲地栖息在碧绿的潭边。
松树的枝叶低垂着春天的雪,藤蔓倚靠着傍晚的山峦。
我对故乡的怀念永远存在,衰老后又如何能回去呢?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历史典故,但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衰老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松树、桂花和潭水,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常用来寄托情感。
李德裕(787年-849年),字梦符,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常蕴含深刻的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早春时节,诗人身处法堂,回忆起自己在平泉的别业。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他在官场生活和个人情感上的复杂心境。
李德裕的《早春至言禅公法堂忆平泉别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昔我伊原上,孤游竹树间”,通过“孤游”二字,直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在竹树之间的漫游,既是对自然的亲近,也是对自我内心的探索。
接下来的“人依红桂静,鸟傍碧潭闲”,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里得到了升华。红桂的静谧与碧潭的闲适,反映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松盖低春雪,藤轮倚暮山”,则通过形象的描写,勾勒出春天的景象,松树的枝叶低垂,春雪如盖,藤蔓倚靠在暮山之上,画面静谧而美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逝。
最后两句“永怀桑梓邑,衰老若为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衰老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永恒怀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自然美景中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的思考和对故乡的怀念展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深厚的乡愁之情。
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李德裕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红桂”象征什么?
A. 寂寞
B. 美好
C. 哀伤
D. 远方
“永怀桑梓邑”表明诗人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A. 忘却
B. 怀念
C. 厌倦
D. 逃避
答案:
李德裕《早春至言禅公法堂忆平泉别业》与王维《山居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