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黄亢与季父见访

《和黄亢与季父见访》

时间: 2025-05-04 03:27:48

诗句

积水凝悬馆,船宽或结楼。

一窗方寄傲,二巷忽同游。

怨慕采菱曲,苍茫拾翠洲。

微风起蘋末,归路满清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7:48

原文展示:

积水凝悬馆,船宽或结楼。
一窗方寄傲,二巷忽同游。
怨慕采菱曲,苍茫拾翠洲。
微风起蘋末,归路满清愁。

白话文翻译:

水面上积聚着水,像悬挂在馆子上,船只宽大可以在此停泊。一扇窗户傲然独立,偶尔与二巷的人一同游玩。心中怨慕着那采菱的曲调,苍茫的水草洲上悠然拾取翠绿的植物。微风轻轻吹拂着水面,归路上充满了清幽的愁绪。

注释:

  • 积水:指在某个地方聚集的水。
  • 凝悬馆:形容水面静止不动,像悬挂在空中似的馆子,意在描绘宁静的环境。
  • 怨慕:心中对某种情感的渴望和忧伤。
  • 采菱:指的是在水中采摘菱角,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与风情。
  • 苍茫:形容广阔而模糊的景象,给人一种空旷之感。
  • 微风起蘋末:微风轻轻吹动水面上的浮萍,表达了自然的轻柔与细腻。

典故解析:

该诗中涉及的典故主要是“采菱”,这一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女子的柔情和水乡的生活相联系,体现了水乡的优美景致和人文情怀。采菱本身就是一种水生植物,常被用作象征水边的生活乐趣和自然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字宗白,号孤山,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常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林逋隐居于杭州西湖时,他在湖边的生活使得他能够深入体会自然的美好与孤独,因此在诗中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和黄亢与季父见访》是林逋的一首典雅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水乡景象。开头“积水凝悬馆”便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的环境,水面的平静与船只的宽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达出一种闲适的意境。

接着“一窗方寄傲,二巷忽同游”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傲然与洒脱,虽然他身处喧嚣的世俗生活中,但他更倾向于与自然为伴,享受独处的时光。随后,怨慕的情感通过“怨慕采菱曲”得以传递,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或理想生活的缅怀。

整首诗中,微风轻拂水面、归路愁绪满满的描写,既有自然的描绘,又蕴含了诗人隐士生活的孤独与思索。林逋通过细致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积水凝悬馆”:水面如镜,反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船宽或结楼”:船只宽大,可以在此停泊,暗示着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
    • “一窗方寄傲”:窗户象征着心灵的独立与自信。
    • “二巷忽同游”:与他人一起游玩,体现了与人交往中的乐趣。
    • “怨慕采菱曲”: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
    • “苍茫拾翠洲”:在广阔的水域中拾取绿色的植物,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
    • “微风起蘋末”:微风拂过水面,营造出轻柔的氛围。
    • “归路满清愁”:回家的路上充满了忧愁,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悬挂的画面,增强了意象的立体感。
    • 拟人:微风“起”,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对称美感,使得语言更为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水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切感悟,情感基调清新而又略带忧伤。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宁静与流动的生命,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 :代表着人生的航行与自由,暗示着对外部世界的探索。
  • :隐喻着对内心世界的独立与自省。
  • 采菱:象征着对美好情感的追寻与怀念,体现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 微风:象征着自然的柔情与恬静,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林逋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采菱”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忙碌
    • B. 对美好情感的追寻
    • C. 战争的痛苦
  3. 诗中“微风起蘋末”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喧嚣的城市
    • B. 自然的宁静与柔美
    • C. 人际的纷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隐居生活的美好与自然。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山中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林逋的诗更强调自然的恬静与内心的情感,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放与孤独。两者虽同为表达孤独情感,但风格上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林逋诗文选集》

相关查询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 其八 七月十五日 满江红 满江红 再赠蕴平,次武穆韵 满江红 读大兄尚絅堂遗集感作 满江红 秣陵感怀 满江红 其二 贺冯郡丞公子秋捷 满江红 江阴年仙九尚书没于崇川,侧室吴氏吞金以殉 满江红 满江红 外族周季况先生以旧藏新莽始建国二年镜见付,既乞俞荫甫、孙仲容两先生为释文,因系以词 满江红 和张文玘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属词比事 走之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肺腑之谈 沤沫槿艳 岁候 屮字旁的字 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值地值 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樗栎散材 唐僧取经 山丈 麦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侍生 金鸡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