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5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51:24
穷秋积雨不破块,霜落西湖露沙背。
大鱼泥蟠小鱼乐,高丘覆杯水如带。
鱼穷不作摇尾怜,公宁忍口不忍鱠。
修鳞失水玉参差,晚日摇光金破碎。
咫尺波涛有生死,安知平陆无滩濑。
此身宁供刀几用,著意更须风雨外。
是间相忘不为小,濠上之意谁得会。
枯鱼虽泣悔可及,莫待西江与东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时节,西湖上空积雨未消,霜降在湖面上,露水润湿了沙滩。大鱼在泥中蜷缩,小鱼则在水中欢快游动。高丘如同倒置的杯子,湖水如带子般环绕。鱼儿们在困境中不再摇尾乞怜,而公子宁愿忍住嘴巴也不愿意吃掉鱼。鱼鳞在失去水的情况下显得光彩夺目,晚日的余晖在水面上摇曳,仿佛将金子打碎。近在咫尺的波涛中有生与死,谁又能知道平地上没有滩涂。此生宁可为刀所用,心中更应把握风雨之外的机缘。在这段时间里相忘并不是小事,濠上的意图又有谁能理解?虽然枯鱼在泣泪中悔恨,但不要等到西江和东海的尽头。
陈师道,字履善,号静庵,宋代诗人,学者,擅长山水诗和咏物诗。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此诗创作于西湖之畔,作者在秋季时节,目睹西湖的自然景色,思考人生的真谛与生死之事,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是陈师道通过西湖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哲学思考。诗中初始的景象描绘如积雨、霜降等,给人一种忧郁的秋意,但随即转向鱼儿的动态,反映出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通过对比大鱼与小鱼,诗人传达了一种生命的层次感,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生存状态的思考。
在用词上,诗人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高丘”、“波涛”等,构建了一个富有动感的画面。诗的后半部分则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质问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强调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表现出一种淡然的哲学思考。整体上,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深意,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全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象,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生死的哲理,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与反思,强调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与乐观,同时也呼唤对生命的珍惜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高丘”比作什么?
A. 杯子
B. 山
C. 树
答案:A
诗人对鱼儿的态度是?
A. 同情
B. 忍耐
C. 漠然
答案:B
“咫尺波涛有生死”这句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生命的无常
C. 生命的快乐
答案:B
杜甫《春望》与陈师道的作品都表现了对于时局的感慨,杜甫在战争中感受到的失落与悲伤,与陈师道在西湖边的哲思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