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长安有狭邪行

《长安有狭邪行》

时间: 2025-05-07 17:16:05

诗句

伊洛有歧路。

歧路交朱轮。

轻盖承华景。

腾步蹑飞尘。

鸣玉岂朴儒。

凭轼皆俊民。

烈心厉劲秋。

丽服鲜芳春。

余本倦游客。

豪彦多旧亲。

倾盖承芳讯。

欲鸣当及晨。

守一不足矜。

歧路良可遵。

规行无旷迹。

矩步岂逮人。

投足绪已尔。

四时不必循。

将遂殊涂轨。

要子同归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6:05

原文展示:

长安有狭邪行 陆机 〔魏晋〕

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鸣玉岂朴儒。凭轼皆俊民。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余本倦游客。豪彦多旧亲。倾盖承芳讯。欲鸣当及晨。守一不足矜。歧路良可遵。规行无旷迹。矩步岂逮人。投足绪已尔。四时不必循。将遂殊涂轨。要子同归津。

白话文翻译:

在伊洛有分岔路。分岔路上交错着红色的车轮。轻巧的伞盖承受着华美的景色。快步行走,踩着飞扬的尘土。响亮的玉声岂是朴素的儒者。靠着车轼的都是英俊的人。炽热的心如同严厉的秋天。华丽的服饰如同鲜艳的春天。我原本是疲倦的旅人。豪杰多有旧时的亲友。倾斜的伞盖承受着美好的消息。想要鸣叫应当趁早晨。坚守一处不值得骄傲。分岔路确实可以遵循。规范的行走没有空旷的痕迹。规矩的步伐岂能追上人。迈步的思绪已经如此。四季不必遵循。将要走上不同的道路。邀请你一同归向渡口。

注释:

字词注释:

  • 伊洛:指伊水和洛水,古代两条河流。
  • 歧路:分岔路。
  • 朱轮:红色的车轮,象征贵族或显贵。
  • 轻盖:轻巧的伞盖。
  • 华景:华美的景色。
  • 腾步:快步行走。
  • 蹑飞尘:踩着飞扬的尘土。
  • 鸣玉:响亮的玉声,比喻高贵。
  • 朴儒:朴素的儒者。
  • 凭轼:靠着车轼。
  • 俊民:英俊的人。
  • 烈心:炽热的心。
  • 厉劲秋:严厉的秋天。
  • 丽服:华丽的服饰。
  • 鲜芳春:鲜艳的春天。
  • 倦游客:疲倦的旅人。
  • 豪彦:豪杰。
  • 旧亲:旧时的亲友。
  • 倾盖:倾斜的伞盖。
  • 芳讯:美好的消息。
  • 守一:坚守一处。
  • 矜:骄傲。
  • 规行:规范的行走。
  • 旷迹:空旷的痕迹。
  • 矩步:规矩的步伐。
  • 逮人:追上人。
  • 投足:迈步。
  • 绪已尔:思绪已经如此。
  • 四时:四季。
  • 殊涂轨:不同的道路。
  • 要子:邀请你。
  • 同归津:一同归向渡口。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选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陆机在文学上成就颇高,尤其擅长五言诗,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陆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达了他对选择和坚持的看法。在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有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探索,陆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选择的看法和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伊洛的分岔路和交错的朱轮,象征人生的选择和道路。诗人用“轻盖承华景”和“腾步蹑飞尘”来形容自己的行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快速变化的适应。诗中的“鸣玉岂朴儒”和“凭轼皆俊民”反映了诗人对高贵和英俊的追求,而“烈心厉劲秋”和“丽服鲜芳春”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炽热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选择的看法,认为坚守一处不值得骄傲,分岔路是可以遵循的,规范的行走没有空旷的痕迹,规矩的步伐也追不上人。诗人希望通过不同的道路,邀请读者一同归向渡口,表达了对共同归宿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伊洛有歧路。歧路交朱轮。
    • 描述伊洛的分岔路和交错的朱轮,象征人生的选择和道路。
  2. 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
    • 形容自己的行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快速变化的适应。
  3. 鸣玉岂朴儒。凭轼皆俊民。
    • 反映诗人对高贵和英俊的追求。
  4. 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 展现诗人内心的炽热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5. 余本倦游客。豪彦多旧亲。
    • 表达诗人自己是疲倦的旅人,豪杰多有旧时的亲友。
  6. 倾盖承芳讯。欲鸣当及晨。
    • 描述倾斜的伞盖承受着美好的消息,想要鸣叫应当趁早晨。
  7. 守一不足矜。歧路良可遵。
    • 表达诗人认为坚守一处不值得骄傲,分岔路是可以遵循的。
  8. 规行无旷迹。矩步岂逮人。
    • 认为规范的行走没有空旷的痕迹,规矩的步伐也追不上人。
  9. 投足绪已尔。四时不必循。
    • 表达诗人迈步的思绪已经如此,四季不必遵循。
  10. 将遂殊涂轨。要子同归津。
    • 表达诗人希望通过不同的道路,邀请读者一同归向渡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鸣玉岂朴儒”中的“鸣玉”比喻高贵。
  • 拟人:如“烈心厉劲秋”中的“烈心”拟人化表达内心的炽热。
  • 对仗:如“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坚持。诗人通过描绘分岔路和交错的朱轮,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他认为坚守一处不值得骄傲,分岔路是可以遵循的,规范的行走没有空旷的痕迹,规矩的步伐也追不上人。诗人希望通过不同的道路,邀请读者一同归向渡口,表达了对共同归宿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歧路、朱轮、轻盖、华景、飞尘、鸣玉、朴儒、俊民、烈心、劲秋、丽服、芳春、倦游客、豪彦、旧亲、倾盖、芳讯、守一、矜、规行、旷迹、矩步、逮人、投足、绪已尔、四时、殊涂轨、要子、同归津。
  • 详细解释:这些意象词汇共同构成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选择,通过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贵和英俊的追求、内心的炽热和对共同归宿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歧路”象征什么? A. 人生的选择 B. 红色的车轮 C. 华美的景色 D. 飞扬的尘土

  2. 诗中的“鸣玉岂朴儒”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A. 高贵 B. 朴素 C. 英俊 D. 春天

  3. 诗中的“将遂殊涂轨。要子同归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不同的道路 B. 共同归宿 C. 规范的行走 D. 规矩的步伐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行路难》(李白):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探索。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孤独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长安有狭邪行》与《行路难》: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选择,但《行路难》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困难的感慨。
  • 《长安有狭邪行》与《登幽州台歌》: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但《登幽州台歌》更多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和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陆机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从苕返德清 谒麻衣祠 兰陵王•别怨 十二时•吴门金孝充来觅妓侑酒 笛家•画屏 贺新郎•扬州贺涂公子季朗花烛 贺新郎•淮阴词 沁园春•美人背 闺怨 卜算子·雪江晴月(回文,倒读《巫山一段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断瓦残垣 讹语 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山崩钟应 鱼书雁足 极颂 卤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放翁词 反文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片鸿 断缣尺楮 泛滥成灾 包含暇的成语 天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