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6:2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6:21:03
登总持寺阁
作者:张九龄 〔唐代〕
香阁起崔嵬,高高沙版开。
攀跻千仞上,纷诡万形来。
草间商君陌,云重汉后台。
山从函谷断,川向斗城回。
林里春容变,天边客思催。
登临信为美,怀远独悠哉。
香阁高耸入云,仿佛在沙地上展开。
攀登到千仞之高,眼前出现万千变幻的景象。
草地上是商君的道路,云雾笼罩着汉朝的故地。
山脉从函谷关断裂,河流向斗城蜿蜒而回。
林中春色不断变化,天边的游子思绪催促。
登上高处,确实是美妙的,心中怀念远方,独自感到悠然自得。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仲明,号少微,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以诗才和政治才能著称,曾任宰相,深受唐玄宗的器重。张九龄的诗风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登总持寺阁》写于张九龄任职期间,表现了他在高处俯瞰大地的感受,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渗透着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远方的思念。
《登总持寺阁》展现了张九龄在高处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与历史的沉思。他通过对高阁的描绘,唤起读者对壮丽山河的遐想。诗的开头两句“香阁起崔嵬,高高沙版开”,便设定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场景,显示出作者眼界的开阔与对美的追求。接着“攀跻千仞上,纷诡万形来”,则通过攀登的动作,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探索精神以及在高处所见的奇妙景象。
在后续的描写中,张九龄引入了历史的意象,如“草间商君陌,云重汉后台”,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还激发了对古代政治及其影响的思考。最后两句“登临信为美,怀远独悠哉”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作者在享受美景的同时,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形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历史文化的厚度,情感真挚而深邃,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高处眺望自然与历史的美好,同时流露出对远方的思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思。
诗中提到的“商君”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攀跻千仞上”中的“千仞”是用来形容什么?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登总持寺阁》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