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1:21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
苏轼
清溪到山尽,飞路盘空小。
红亭与白塔,隐见乔木杪。
中休得小庵,孤绝寄云表。
洞庭在北户,云水天渺渺。
庵僧俗缘尽,净业洗未了。
十年画鹊竹,益以诗自绕。
高堂俨像设,禅室各深窈。
奔泉何处来,华屋过溪沼。
何山隔幽谷,去路清且悄。
长松度翠蔓,绝壁挂啼鸟。
我友自杭来,尚叹所历少。
归途风雨作,一洗红日燎。
俄惊万窍号,黑雾卷蓬蓼。
舟人纷变色,坐羡轻鸥矫。
我独唤酒杯,醉死胜流殍。
书生例强狠,造物空烦扰。
更将掀舞势,把烛画风筱。
美人为破颜,正似腰支袅。
明朝更陈迹,清景堕空杳。
作诗记余欢,万古一昏晓。
清澈的溪水流到山的尽头,飞翔的鸟儿在空中盘旋得很小。
红色的亭子和白色的塔,隐隐约约出现在高大的树木之间。
中途我在一个小庵里歇息,孤独地寄居在云层之上。
洞庭湖就在北面的窗户外,云水之间遥远而渺茫。
庵里的僧人和世俗的缘分已尽,净土的修行依然未完成。
十年来我画鹊与竹子,诗歌环绕着我。
高堂上端庄的像子设立,禅室各自深邃而幽暗。
溪水奔流而来,华丽的房屋掩映在溪沼之中。
何山隔着幽谷,去路清幽而又安静。
长松穿越翠绿的藤蔓,陡峭的悬崖上挂着啼叫的鸟儿。
我的朋友从杭州而来,仍然感叹经历的太少。
归途上的风雨来袭,洗去了红日的炽热。
突然听到万窍的号声,黑雾卷起了蓬蓼。
船夫们纷纷变了脸色,坐在那里羡慕轻盈的鸥鸟。
我独自呼唤酒杯,醉死在胜过浮流的地方。
书生总是强烈执拗,造物主的安排真是无谓的烦扰。
更要把舞动的势头掀起,把烛光下的风筱画出来。
美人儿微微一笑,正如细腰轻舞。
明天将再陈旧的痕迹,清晨的景色沉落在空中。
作诗记录我的欢愉,万古如同一昏一晓。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他的作品深受后世喜爱,并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他在道场游览期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和心灵的寄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高山流水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淡泊。开头以“清溪到山尽,飞路盘空小”引入,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画面,接着通过“红亭与白塔,隐见乔木杪”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中反复提到的“庵”、“净业”等词,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的向往和对世俗利益的超然态度。
在描写过程中,苏轼使用了许多细腻的意象,如“奔泉”、“长松”、“啼鸟”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孤绝。同时,诗中还流露出对友人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哲思。最后,“作诗记余欢,万古一昏晓”的结尾,更是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显示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对友人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的感悟。
苏轼在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色?
A. 山、河、湖
B. 红亭、白塔
C. 大海、沙漠
“我独唤酒杯,醉死胜流殍”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酒的喜爱
B. 对世俗的超脱
C. 对朋友的思念
诗中的“洞庭”指的是哪里?
A. 一座山
B. 一条河
C. 一片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