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闺怨

《闺怨》

时间: 2025-05-07 17:10:19

诗句

征客戍金微,愁闺独掩扉。

尘埃生半榻,花絮落残机。

褪暖蚕初卧,巢昏燕欲归。

春风日向尽,衔涕作征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0:19

原文展示:

闺怨 徐彦伯 〔唐代〕 征客戍金微,愁闺独掩扉。 尘埃生半榻,花絮落残机。 褪暖蚕初卧,巢昏燕欲归。 春风日向尽,衔涕作征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远行的士兵驻守在金微山,忧愁的闺中女子独自关闭着门扉。尘埃覆盖了半张床榻,花絮飘落在残破的织机上。温暖的春日渐渐消退,蚕儿刚刚开始休眠,燕子也即将归巢。春风一天天减弱,女子含着泪为远行的丈夫缝制征衣。

注释:

  • 征客:指出征或驻守边疆的士兵。
  • 金微:山名,位于今蒙古境内,唐代边疆地区。
  • 愁闺:指忧愁的闺中女子。
  • 扉:门。
  • 尘埃:尘土。
  • 半榻:半张床。
  • 花絮:花瓣的细碎部分。
  • 残机:残破的织布机。
  • 褪暖:指春日的温暖逐渐消退。
  • 蚕初卧:蚕开始休眠。
  • 巢昏:燕子归巢。
  • 衔涕:含泪。
  • 征衣:士兵出征时穿的衣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彦伯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抒情为主,尤其擅长描写闺怨和边塞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因丈夫远征而产生的孤独和忧愁,反映了唐代边疆士兵家属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闺中女子的孤独和忧愁。诗中,“征客戍金微”一句,即点明了女子忧愁的原因,她的丈夫远赴边疆,留下她独自在家。随后的“愁闺独掩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中的意象如“尘埃生半榻”、“花絮落残机”等,都生动地描绘了女子生活的凄凉和寂寞。特别是“春风日向尽,衔涕作征衣”一句,不仅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也暗示了春天的消逝和生命的无常,增添了诗歌的悲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征客戍金微”:指出征的士兵驻守在边远的金微山,暗示了女子孤独的原因。
  2. “愁闺独掩扉”:描绘女子独自在家,关闭门扉,表现出她的孤独和忧愁。
  3. “尘埃生半榻”:通过尘埃覆盖床榻的意象,表现了女子生活的凄凉。
  4. “花絮落残机”:花絮落在残破的织机上,象征着女子生活的无望和凄凉。
  5. “褪暖蚕初卧”:春日的温暖逐渐消退,蚕开始休眠,暗示时间的流逝。
  6. “巢昏燕欲归”:燕子即将归巢,与女子的孤独形成对比。
  7. “春风日向尽,衔涕作征衣”:春风减弱,女子含泪为丈夫缝制征衣,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忧愁。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春风日向尽”,将春风拟人化,表达了时间的流逝。
  • 象征:如“花絮落残机”,通过花絮和残机的意象,象征女子生活的无望和凄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闺中女子因丈夫远征而产生的孤独和忧愁,反映了唐代边疆士兵家属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 尘埃:象征女子生活的凄凉和寂寞。
  • 花絮:象征女子生活的无望和凄凉。
  • 春风: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金微”指的是什么? A. 山名 B. 地名 C. 人名 D. 物品名
  2. “愁闺独掩扉”中的“扉”指的是什么? A. 窗户 B. 门 C. 墙 D. 床
  3. “春风日向尽”中的“尽”指的是什么? A. 结束 B. 增强 C. 减弱 D. 开始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王昌龄的《闺怨》、李白的《长相思》。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闺怨》同样描绘了闺中女子的孤独和忧愁,但风格更为婉约;李白的《长相思》则更多地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全唐诗》、《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旅次灞亭 送史馆李学士任和州 莎庭 巴峡闻猿 台阳笔记题词 寄黄山故人 游龙洞 显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 客有传朝议欲以子瞻使高丽大臣有惜其去者白罢之作诗以纪其事 次韵秦少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白字旁的字 血竭髯枯 狗尾貂续 包含雍的成语 甘泉必竭 音字旁的字 推贤逊能 比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灸疮 灵鼖 冲锋陷阵 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瑕过 孽党 谕然 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