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5:28
《兰陵王·湘船对雨》
作者:黄之隽 〔清代〕
雨丝急。横剪湘烟数尺。随风去,吹破浪花,曲引征帆上遥碧。微凉沁过客,才醒炎舟倦色。蘼芜岸,青暗翠昏,一点模糊钓翁笠。云头散浓滴。渐响拍樯腰,痕漏篷隙。楚天环佩淩波湿。看百碎沤泡,跳波溅橹,珍珠无数水面掷。倩谁去收拾。萧瑟。望无极。正北渚愁深,南浦人寂。飘来泪影湘妃泣。便日暮孤艇,断魂谁识。天涯芳草,怅冒雨,玩未得。
急促的雨丝如刀剪般划过湘江的烟雾,随着风飘去,吹破了浪花,引导着远处的征帆驶向碧蓝的天空。微微的凉意沁入过客的心田,刚刚唤醒了在炎热船舱中疲倦的神色。蘼芜的岸边,青暗的色调在暮色中变得模糊,隐约可见钓翁的斗笠。云头散落着浓重的雨滴,渐渐地响起拍打桅杆的声音,雨水从篷隙中漏下。楚天的环佩在波浪中显得湿漉漉的,眼前满是碎沤泡,跳跃的波浪溅起无数珍珠般的水滴。谁来收拾这纷乱的景象呢?萧瑟的心情让人望不到尽头,北边的沙洲愁苦深沉,南岸却是人迹寥寥。湘妃的泪影飘来,仿佛诉说着离愁别绪。正值日暮时分,孤舟在水面上漂泊,谁能理解这断魂的悲伤?天涯芳草,怅然若失,任凭雨水侵袭,却始终无法得到所想。
作者介绍:黄之隽,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战乱与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湘江雨景的描绘,表达了对个人情感与时代困境的思考。
《兰陵王·湘船对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湘江的雨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中通过雨丝、波浪、孤舟等意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尤其是“飘来泪影湘妃泣”的句子,不仅展现了湘妃的神话传说,更把个人情感与历史渊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既个人又超然的情感共鸣。
在修辞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融,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比如,雨滴如珍珠般洒落,描绘了雨水的细腻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流泪与悲伤。
整首诗不仅是对雨景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无常、离愁别绪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失去的惋惜,具有深刻的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湘江雨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离愁的感慨,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失去的哀伤,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兰陵王·湘船对雨》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之隽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湘妃”代表什么?
A. 美丽
B. 离愁
C. 幸福
D. 友谊
诗中“雨丝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急促与紧迫感
C. 平静
D. 迷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