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2:33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马云奇 〔唐代〕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
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
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
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在这一天,众人聚在一起,有人歌唱,有人啼哭,彼此拭去眼泪,情意变得更加迷离。此刻我不见北方青海的书信,只知道我已魂断在陇山的西边。登高望远,似乎云霄就在眼前,但我仍然被周围的草木低矮所惊讶。菊花酒何必频频劝酒,自然心醉已如泥。
作者介绍:马云奇,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达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重阳节(九月九日),与友人相聚,吟唱、饮酒,表达对友谊和人生的思索。同时,诗中渗透着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通过描述重阳节的聚会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的开头便以“歌唱”与“啼哭”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欢乐与悲伤交织的情感。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逐渐意识到离别的痛苦,尤其是“只知魂断陇山西”,更是道出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在“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中,诗人用登高的视角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最后一句“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则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尽管有悲伤的情绪,但心中仍充满了对友谊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尤其是“歌唱”与“啼哭”的对比,强烈地传递了聚会中的复杂情感。此外,使用“云霄”和“草树”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强调人生的无常和渺小。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在聚会中的复杂情感,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不见书传青海北”中“青海北”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菊酒”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同样表现了重阳节的思乡情感,但侧重于兄弟间的情谊与思念。而马云奇的这首诗则更加强调聚会中的悲欢交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伤,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共通之处,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