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声轩

《秋声轩》

时间: 2025-04-30 18:53:22

诗句

谁居空闲扇橐龠,情与无情并时作。

是声皆自根极来,更莫辛勤问南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3:22

原文展示:

秋声轩
黄庭坚 〔宋代〕
谁居空闲扇橐龠,情与无情并时作。
是声皆自根极来,更莫辛勤问南郭。

白话文翻译:

在这空闲的秋声轩里,谁在吹响那悠扬的风笛呢?有情与无情的音调交融在一起,时而响起。这些声音都是从根源深处传来的,何必辛苦去询问南郭的动静呢?

注释:

  • 扇橐龠(shàn tuó yè):古代一种乐器,类似于笛子,发出的声音清脆动听。
  • 情与无情:情指有情之物,如人和自然,无情则指无情之物,如风、雨等。这里指的是自然之声与人情交织的音乐。
  • 南郭:指南方的山郭,常用来指代远方或未知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江西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黄庭坚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影响,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秋声,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内心情感的追寻。

诗歌鉴赏:

《秋声轩》是一首表现秋天气息和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空闲扇橐龠”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悠闲的氛围,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聆听自然的声音。这种声音不仅仅是自然界的表现,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诗中提到“情与无情并时作”,说明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人感受到的不仅是秋天的萧瑟,还有人情的温暖。

诗的最后一句“更莫辛勤问南郭”,更是带有一种淡然与洒脱的态度。诗人不愿意去追求那些遥远的事物,而是更愿意倾听身边的声音,这种对于生活的态度让人倍感亲切。整首诗将自然与人心交织在一起,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居空闲扇橐龠:在空旷的秋声轩中,谁在悠闲地吹奏着乐器?
  2. 情与无情并时作:人情与自然的声音同时回响,交织在一起。
  3. 是声皆自根极来:这些声音都源自于深处,不是偶然的。
  4. 更莫辛勤问南郭:不必再去辛苦询问那些远方的事物。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的声音赋予人情的特质,使得声音似乎有了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响的欣赏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声:象征着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无常。
  • 扇橐龠:乐器的意象,象征着音乐和情感的交流。
  • 南郭:代表未知和遥远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扇橐龠”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处风景

  2. 诗人对于南郭的态度是?
    A. 渴望探索
    B. 不以为意
    C. 感到惆怅

  3. “情与无情并时作”中所指的“情”与“无情”分别代表什么?
    A. 人与自然
    B. 花与草
    C. 日与月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秋夕》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黄庭坚的《秋声轩》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黄庭坚更侧重于情感的交融,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夏夜闻雨 十二月六日大雪 盛夏东轩偶成五首 其一 九日小圃菊花有开者病疡不能泛一杯把玩而已 郑顾道冲雨见过 玉井 咏旱三首 其三 所种竹鞭盛行 题寿樟亭 雪中陆务观数来问讯用其韵奉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欺的成语 尣字旁的字 以夜继朝 死伤枕藉 目字旁的字 和宜 叹怪 盐梅相成 穷相 轻赋薄敛 宵旰焦劳 闱棘 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遥以心照 山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