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简毕叔滋觅牡丹

《简毕叔滋觅牡丹》

时间: 2025-05-06 19:29:01

诗句

冷落韶光谷雨寒,一年孤负倚阑干。

欲知春色偏浓处,须向香风迳里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29:01

原文展示:

冷落韶光谷雨寒,一年孤负倚阑干。
欲知春色偏浓处,须向香风迳里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冷清的春天,因春光流逝而感到的惆怅和失落。虽然一年已经过去,但仍然孤独地倚靠在栏杆上。若想了解春天最美的景色,必须走到香气扑鼻的小路上去看。

注释:

  • 冷落:冷清,寂寞。
  • 韶光:美好的时光,指的是春天。
  •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20日前后,标志着春天的结束。
  • 孤负:辜负,未能好好珍惜。
  • 倚阑干:依靠在栏杆上。
  • 欲知:想知道。
  • 春色:春天的景色。
  • 偏浓处:特别浓郁的地方。
  • 香风迳里:香气扑鼻的小路。

典故解析:

  • “韶光”: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时光,尤其是春天。
  • “谷雨”:象征着春天的最后一节气,暗示春天即将结束,强调了时光的流逝和珍惜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以描写自然和田园风光而闻名,作品多样,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生计的压力之下。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深切怀念以及个人情感的孤独。诗的开头通过“冷落韶光”的描写,构建出一种寒冷而寂寞的氛围,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流逝的光阴。而“孤负倚阑干”则传达了诗人对时光的惋惜,表明自己在春光中感到的无奈和孤独。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两句“欲知春色偏浓处,须向香风迳里看”则给予了读者一丝希望,暗示着如果能够走出孤独,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或许会发现更加丰富的春天。整首诗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冷落韶光谷雨寒:通过“冷落”和“寒”两个词,传达出春天的凋零和孤独的情感,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失落感。
  2. 一年孤负倚阑干:表达了诗人在一年时间里对春天的期待与实际的失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3. 欲知春色偏浓处:引出后文,表达了对春色的渴望。
  4. 须向香风迳里看:暗示要追寻春天的美好,就需走出内心的孤独,积极去感受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明显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种色彩,表现了春色的浓郁和美好。
  • 拟人:春光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人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春天的思念与感慨,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对生命美好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光:象征美好的时光,表现时间的珍贵。
  • 谷雨:象征春天的结束,暗示时光流逝。
  • 香风:象征春天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韶光”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好时光
    • B. 秋天的丰收季节
    • C. 夏天的炎热气候
  2. “倚阑干”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激动
  3. 诗人想要寻找春色,应该去哪里看?

    • A. 高山
    • B. 香风迳里
    • C. 河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加着重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纠葛。
  • 《春夜洛城闻笛》则通过夜晚的笛声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入松 雁 风入松 其一 南金寓携李,予客海隅,寄此以叙闲阔 风入松 听雨 风入松 草桥阻风雨作 风入松 风入松·柳梢烟软已璁珑 风入松 读镜花缘作 风入松 其一 风入松 观灯下半开杏花 风入松 题王叔明听松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文旁的字 徙木为信 燕饰 齊字旁的字 徒拥其名 书记 飨醴 餐开头的成语 鼻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采字头的字 包含沐的词语有哪些 驷马莫追 个中人 新闻馆 触地号天 交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