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4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48:50
江城梅花引 笛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广寒人散踏歌收。曲谁偷。谱谁修。
谒帝穿云,说与世间愁。
骨透红冰心透月,吹过了,几沧桑,凉未休。
飘零老仙何处楼。楚天幽。一声留。
睡也睡也,骊宫梦不稳银湫。
十载江南,飞雨夜行舟。
湘上雁风如发劲,丝气息,到层空,浑是秋。
在广寒宫中,人们的歌声渐渐散去,曲调是谁偷来的?乐谱又是谁编写的?
我向帝王谒见,诉说人间的忧愁。
我的骨心透过红冰,像月光一样清澈,经历了多少沧桑,凉意依旧未消。
飘零的老仙人,何处有楼台?楚天寂寥,留下一声叹息。
我在梦中也难以安稳,骊宫的梦境如同银色的溪水。
十年来在江南,夜行舟上飞雨如织。
湘江上的雁声如风般猛烈,细微的气息贯穿层层天空,浑然一片秋意。
作者介绍:易顺鼎,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刻感受。诗中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思索。
《江城梅花引 笛》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细腻的词作。开篇便以“广寒人散踏歌收”引入,透出一种清冷、孤独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失落感。词中对乐曲的思考,既是对艺术创作的追问,也是对人世沧桑的反思。接着“谒帝穿云”一句,表现出人对帝王的向往与无奈,暗示着对权势与名利的追求并不如意。随后的意象如“骨透红冰心透月”,通过冰与月的对比,表现出内心的清澈与孤独。
整首词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意象,诸如“湘上雁风如发劲”,将秋天的气息与雁声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一种萧瑟与惆怅。最后以“浑是秋”结束,点明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惆怅与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流露,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广寒”指的是哪里?
词中“曲谁偷,谱谁修”意在表达什么?
“湘上雁风如发劲”的意思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浣溪沙》相比,易顺鼎的《江城梅花引 笛》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但易的词更侧重于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多以柔美的笔触表现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