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江城梅花引

《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25-07-27 20:10:33

诗句

夕阳都在小楼西。

更桥西。

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

马嘶。

马嘶。

路还迷。

柳几堤。

竹几篱。

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0:10:33

原文展示:

江城梅花引
作者: 沈岸登 〔清代〕

夕阳都在小楼西。
更桥西。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
下帘拢,听马嘶。
马嘶。马嘶。
路还迷。
柳几堤。竹几篱。
鞭也,鞭也,
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
花落后,怕重游,
旧径非。

白话文翻译:

夕阳西下,照在小楼的西边。
更靠近桥的西边,更靠近湖的西边。
湖外的青山,晚霞映照下显得低沉。
春天即将结束,人又离去,愁苦的我独自一人,
拉起窗帘,静静地听马的嘶鸣。
马的嘶鸣声回荡着,
让我迷失了方向。
柳树依稀在堤边,竹子在篱笆旁。
鞭声响起,但不及那扇红色的双扉。
更何况那些行云,伴着雨水变成了新泥。
且停下脚步,花儿还未凋落,
等到花落时,怕是再也不愿重游,
那条旧径已不再是从前。

注释:

  • : 指时间的临近或结束,这里指春天即将结束。
  • : 指拗折或拗得很大,含有不顺的意思。
  • 马嘶: 马的叫声,象征着孤独和离别。
  • 红扇: 这里可能指代某种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 新泥: 指刚刚下过雨的泥土,寓意滋润和新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马嘶”与“柳几堤,竹几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江南水乡的情景,易引起人们对离别与思乡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抒情见长,多以自然景象寄托个人情感,作品风格细腻、感情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个人孤独的情感。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诗人个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思乡与忧愁的氛围。

诗歌鉴赏:

《江城梅花引》是一首情感细腻的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夕阳、山色、马嘶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与对离别的愁苦。开头几句“夕阳都在小楼西”,不仅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还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又即将消逝的美好。接下来的“春又阑删人又去”,则直接将自然变化与人事变迁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之感。

在意象的呈现上,诗人通过“柳几堤”、“竹几篱”等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江南水乡的韵味,同时也象征着生活中的柔弱与无奈。而“马嘶”这一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整体上,诗的意境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情感的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夕阳都在小楼西”:描绘傍晚的美景,设定了时间和空间。
    • “更桥西。更湖西。”:进一步明确地点,强调环境的亲切感。
    •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通过晚霞渲染山的形态,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春又阑删人又去”:春天的离去与人的分别交织,表现忧愁。
    • “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描写孤独的心情,窗帘的动作象征封闭与隔绝。
    • “马嘶。马嘶。”:重复的声音加强了孤独感。
    • “路还迷”:迷路象征对未来的困惑与不安。
    • “柳几堤。竹几篱。”: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增添生活的气息。
    • “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鞭声象征着无奈,红扇象征着美好却遥不可及的事物。
    •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无常相映成趣。
    • “且住拗花花未落”:等待花落,象征着对时间的珍惜。
    • “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担心旧地重游,暗示一切都已不同,表现对过往的怀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增强诗意。
    • 重复:如“马嘶”的重复,增强情感的强烈感。
    • 对仗:如“柳几堤,竹几篱”,形成和谐的音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以及对离别的愁苦。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最终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的现实。

意象分析:

  • 夕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青山: 代表自然的永恒与宁静。
  • 马嘶: 传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 柳、竹: 象征江南水乡的柔美与诗意。
  • 红扇: 寓意美好而遥不可及的理想或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阳都在小楼西”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早晨
    • B. 中午
    • C. 傍晚
    • D. 午夜
  2. “马嘶”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喜悦
    • B. 离别与孤独
    • C. 春天的来临
    • D. 自然的宁静
  3. 诗中“柳几堤,竹几篱”描绘的是?

    • A. 高山
    • B. 江南的自然景象
    • C. 乡村的田园
    • D. 城市的繁华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沈岸登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江南水乡文化与文学》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负暄 比与成父别谓先行矣及再至溧阳则犹未也留数日与之同归用雪中怀家之韵 雨中忆花寄怀曾季永严从礼二首 其一 挽曾达臣二首 其一 题江贯道江行晚日图 经孺子亭观龙井 送曾季永赴道州永明尉三首 寄林运使三首 从李崇道觅潘衡墨四首 其四 寄建宁韩尚书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乡书难寄 借纸 香字旁的字 帽儿头 中人之姿 六问三推 包含瘤的词语有哪些 刀子靶 刀字旁的字 五音六律 禾字旁的字 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马翻人仰 田字旁的字 鹿鹿 接龙 包含朝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