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0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7:05:22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作者: 纳兰性德 〔清代〕
残灯风灭炉烟冷,
相伴唯孤影。
判教狼藉醉清樽,
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
饮罢空搔首。
闲愁总付醉来眠,
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灯光微弱,风吹熄了灯火,炉上的烟气也变得冷淡,
我身边只剩下孤独的身影相伴。
纵使酒杯中酒意狼藉,醉意朦胧,
我还是想问世间,究竟是谁能醒来。
难得相逢的花间酒,稍纵即逝,
喝完后,我无奈地搔首叹息。
无尽的闲愁都寄托在醉酒后入眠,
只怕醒来时,依然还是在酒樽前徘徊。
纳兰性德(1655-170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人,清代著名的词人,其作品以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著称。他的词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性关怀。
此诗创作于清代,纳兰性德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期,个人情感常被社会环境所影响,诗中透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慨。
这首《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夜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对美酒的依赖。开头以“残灯风灭炉烟冷”描绘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环境的冷清反射出诗人的内心孤寂。接着通过对饮酒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诗中提到“难逢易散花间酒”,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短暂。尽管醉酒能暂时忘却烦恼,但“闲愁总付醉来眠”,即使是醉后入眠,也难免醒来后再回到孤独的现实中,诗人对这一情境的深刻感受使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同时也反映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通过对孤独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醉酒、闲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体现出对人情的深刻洞察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一种无奈而又深情的生活态度。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情感的基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瞬间的渴望。
诗中“残灯”主要象征什么?
“闲愁总付醉来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诗人在问“世间醒眼是何人”时,表达了什么情感?
-《纳兰性德词集》:收录纳兰性德的多部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清代词人研究》:详细分析清代词人的创作背景与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