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访韦楚老不遇

《访韦楚老不遇》

时间: 2025-04-26 11:33:41

诗句

昔日征黄绮,余惭在凤池。

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41

原文展示

昔日征黄绮,余惭在凤池。
今来招隐士,恨不见琼枝。

白话文翻译

过去我曾在黄绮路上征战,心中羞愧,独自留在凤池;如今我带着邀请的心情来找隐士,却遗憾没有见到他在琼枝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黄绮:指的是古代的黄绮路,象征征战之路。
  • 余惭:我感到羞愧。
  • 凤池:凤池是指一种美丽的池塘,象征高雅和清净。
  • 招隐士:邀请隐士,意指希望能得到隐士的指教或共鸣。
  • 琼枝:琼枝指的是美丽的树枝,象征高洁的人或境界。

典故解析

  • 隐士:古代士人选择隐居以避世俗,追求自我修养与道德理想。
  • 凤池:在古诗中常用以形容清幽高雅的环境,象征着理想的生活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5年-849年),字君复,唐代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高远著称,常常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及对政治的失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德裕在某次出行中,寻访隐士韦楚老却未能如愿的情景。诗中流露出对隐士的向往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反映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访韦楚老不遇》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开头提到“昔日征黄绮”,让人联想到战火纷飞的岁月,诗人曾经在这样的环境中奋斗,心中难免生出羞愧之感。这里的“余惭在凤池”则传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与失落感,仿佛在对比自己与隐士的境界,越发显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今来招隐士”一句则显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想要拜访韦楚老,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指引。然而,结尾的“恨不见琼枝”,表达了诗人对未能见到隐士的遗憾,也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无法实现的失落感。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在短短的字句中,展现出深厚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日征黄绮:指诗人过去曾经在战场上拼搏,经历了艰难困苦。
  • 余惭在凤池:表达出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与羞愧,暗示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现实的失落感。
  • 今来招隐士:转折句,表明诗人此行的目的,带着期待和希望。
  • 恨不见琼枝:结尾的遗憾流露出诗人对隐士的敬仰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昔日征黄绮,今来招隐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隐士比作“琼枝”,强调其高洁与难得,突出诗人对隐士的仰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经历的回顾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人们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体现了唐代士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绮:象征战争与奋斗的艰辛。
  • 凤池:象征理想中的栖息地,体现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琼枝:象征隐士的高洁与稀有,代表理想与追求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绮”象征什么?
    A. 隐士生活
    B. 战争与奋斗
    C. 自然风光

  2. “余惭在凤池”中,诗人感到羞愧的原因是什么?
    A. 见不到朋友
    B. 自身处境与理想生活的差距
    C. 战争失败

  3.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快乐
    B. 失落与遗憾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现隐士生活的诗篇。
  • 孟浩然的《春晓》:描写自然景象,反映隐逸心境。

诗词对比

李德裕与王维的诗歌作品都表现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但李德裕的诗更多地强调了个人的失落与遗憾,而王维则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诗人心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李德裕诗文集》

相关查询

总领户部杨公挽诗 陪李监税饮刘园 和赵振文太社邮筒远寄 送魏使群归宛陵二首 宝泰寺读曾鸿父侍郎留题有感次韵作侍郎挽歌 次韵黄一之 社日热甚中夜得雨 景仁寄和萧公陂诗次其韵 送雷赴漕召 送真希元侍郎得祠西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邑字旁的字 包含猴的词语有哪些 野结尾的成语 食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斗筲穿窬 土鸡瓦狗 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琼梳 明备 不咎既往 倒八字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炒买炒卖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韦字旁的字 圈点 低唱浅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