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28
远谪南荒一病身,
停舟暂吊汨罗人。
都缘靳尚图专国,
岂是怀王厌直臣。
万里碧潭秋景静,
四时愁色野花新。
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
我被流放到南方的荒地,身体常常不好,
停船在这里短暂地为汨罗江上的人哀悼。
这完全是因为靳尚为了个人私利而图谋国家,
岂是怀王厌弃直言的臣子呢?
万里之外的碧潭,秋天的景色是那么宁静,
四季的愁苦在野花中显得特别新鲜。
渔夫不必再向我询问,我自有招魂的方式,
用手帕擦干眼泪。
作者介绍:李德裕(787年-850年),唐代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因政敌而遭贬,晚年在南方任职。他的诗歌常以抒情和感怀为主,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德裕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屈原的悼念,以及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忠臣遭贬的感慨。
《汨罗》是李德裕在贬谪后写下的一首充满深情的诗。诗中开篇即以"远谪南荒一病身"自我揭示,表明了他身处逆境的无奈和痛苦。接着,他提到屈原,表达了对这位忠臣的哀悼。通过“靳尚图专国”的提及,诗人不仅是在讲述屈原的悲剧,更是在反思当时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指出忠臣最终被误解和排斥的悲惨命运。
"万里碧潭秋景静"一句,以静谧的自然景象对比内心的愁苦,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诗的末尾,渔夫与招魂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逝去忠臣的怀念与敬仰,同时也隐含着他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出李德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忠诚与正义的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忠诚与背叛、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展开,抒发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与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揭示了忠臣的悲惨命运与个人的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汨罗人”指的是谁?
诗中,诗人对哪个历史人物表达了深切的怀念?
诗的结尾部分提到“招魂”,这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但李白更偏重于豪放的情感,而李德裕的《汨罗》则在于深沉的情感与思考。前者强调个体的壮丽与自由,后者则关注历史的悲剧与忠诚的价值,反映出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情感取向。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汨罗》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