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3:4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43:09
悲歌二 (一作《悲歌》,一作《短歌行》)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欲渡水水无桥。
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
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我想要飞升到天空,但天高得遥不可及;我想要渡过河水,却没有桥可走。我想要上山,但山路崎岖难行;我想要汲水,却发现井水遥远难觅。如今的越人身披翠绿的衣衫,不知今夕是何时,独自站在沙滩边,江草一片碧绿。紫色的云彩飞翔,想要寄出书信,但不知白云何处能遇见来访的客人。
顾况(约715年-约770年),字君亮,号松溪,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悲歌二》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表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距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和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悲歌二》以其清新而又略显忧伤的情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诗的开头几句通过“我欲”句式的重复,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想要升天、渡水、上山、汲井,但都因为现实的阻碍而无法实现。这种强烈的渴望与无法实现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悲凉。
诗中“越人翠被今何夕”一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孤独感。越地的人物形象,似乎寓意着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独立在沙边,诗人不仅是在描述自然景观,更是在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最后两句“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则引人深思。诗人希望通过书信与他人交流情感,却又不知道该向何处寄送,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人对理想与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无奈,令人深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描绘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渴望,最终形成一种深刻的悲凉感。
顾况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我欲升天天隔霄”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越人”指的是?
答案:
比较顾况的《悲歌二》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描绘,但顾况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李白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豪放的情感。两者在风格与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