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6: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6:14
最清楚长亭官道,十里西风,一鞭残照。
容易天涯,来时南浦暗芳草。
如今攀折,更一半霜推掉。
黄到不成丝,能挂得斜阳多少。
潦倒。记听莺筑馆,烟雨暗堤春老。
妆楼梦断,正新雁一声过了。
千万点马上关山,带残月开门行早。
空写尽江潭,独自相思人杳。
在长亭的官道上,最为清晰可见,十里之外的西风和残余的晚照。
天涯似乎变得容易,回程时南浦的芳草暗淡无光。
如今我攀折的柳枝,已经有一半被霜打掉。
黄叶已经无法成丝,斜阳能挂得住多少?
我潦倒不堪,回忆起曾听黄莺在馆中筑巢,烟雨朦胧中春天已老。
妆楼的梦已断裂,刚好听见一声新雁飞过。
无数的点滴在马上穿越关山,带着残月早早开门行走。
我空写尽江潭,独自思念的人已无音讯。
杨圻(约1648年-约1715年),字惺、号月斋,清代诗人,生于江南,擅长词和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观,其风格清新雅致。
《长亭怨慢 秋柳》作于清代,正值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和愁苦的心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内心的孤独。
《长亭怨慢 秋柳》是一首情感深邃的古诗,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以“长亭官道”引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给人一种凄凉与孤寂的感觉。西风和残照的意象交织,强化了秋天的萧瑟之感。诗中“容易天涯,来时南浦暗芳草”一句,既有对故乡的怀念,又流露出人生旅途的孤独与无奈。
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对秋柳的攀折,象征着青春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中提到的“黄到不成丝”更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柳叶的衰败,进而引发对过往的追忆。接下来的“妆楼梦断”,则将个人情感与时光的流逝结合,展现出对逝去幸福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诗围绕时间的流逝、青春的消逝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诗中“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时光流逝
C. 友谊
D. 财富
“妆楼梦断”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失去的爱情
D. 亲情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愤怒
C. 悲伤
D.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