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4:3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4:37:29
清平乐·秋词
作者: 苏轼 〔宋代〕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
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
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清澈的淮水与浑浊的汴水相交,更在江西的岸边。
红色的旗帜在时节变换中,黄叶纷飞乱舞。霜降入了梁王的故苑。
秋天的原野,何处携带酒壶?停马在路上,寻访那古老的遗迹,踟蹰不前。
双庙的遗风仍在,漆园里傲视官吏的应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风格多样,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清平乐·秋词》创作于秋季,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怀以及对历史、古迹的追忆,反映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闲适心境。
《清平乐·秋词》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词作,苏轼以清淮、浊汴的对比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诗中写到“红旆到时黄叶乱”,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叶子随着风飘落,象征着过去的事物逐渐消逝,令人感叹。
“霜入梁王故苑”一句,透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梁王的故苑曾经辉煌,如今只剩下霜寒的孤寂。诗人以古代王侯的遗迹,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秋原何处携壶”,则转向了个人的心境。诗人似乎在思考,在这秋原上何处可以停下脚步,品酒赏景,寻觅古迹。这里的“携壶”不仅是对游玩的向往,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出一种闲适与淡然。
最后的“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则是对历史遗存的肯定,诗人以双庙的遗风生动地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重,同时也隐含了对现实社会的讽刺与不满。
整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思索与对人生的感悟,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个人心境的反思,体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流露出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淮”和“浊汴”分别象征什么?
A. 清明与混乱
B. 春天与秋天
C. 富贵与贫穷
“霜入梁王故苑”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怀旧与孤寂
C. 激昂
“携壶”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旅行
B. 追忆与闲适
C. 富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水调歌头》豪情万丈,而《清平乐·秋词》则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深沉的思索与对历史的感怀。
推荐书目:
以上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苏轼及其作品的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