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29: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29:25
原文展示:
踏莎行·无题
中表姻亲,诗文情愫,十年幼小娇相护。
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
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
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中表亲之间的情感,十年来相互扶持和照顾。
不必依赖燕子来引导人们走进这画堂,
因为这里有层层的门扉。
心中思绪颠倒,命运朦胧,
就像藕丝般不断牵挂着莲心的苦楚。
明明一见就让人心神恍惚,却又忧愁到无法销魂的境地。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因其在书法、绘画上的成就被称为“板桥”,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郑燮的晚年,正值他人生经历丰富,情感日渐深厚之时。诗中表现了对亲情和爱情的细腻感受,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无题》在形式上采用了词的结构,展现了郑燮细腻而复杂的情感世界。词中描绘的情景如画,充满了温情与惆怅。通过“中表姻亲”的切入,诗人展现了亲情的深厚和细腻的情感,在十年的相伴中培养出的情愫,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陪伴感。
“不须燕子引人行,画堂到得重重户”,这句中,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爱情的引导,然而诗人却表明不需要外物的引领,强调了内心情感的自主与自足,展现了一种成熟的爱情观。
接下来的“颠倒思量,朦胧劫数,藕丝不断莲心苦”,则描绘了思绪的复杂与难以言表的痛苦。藕丝与莲心的比喻,生动地传达了深厚情感的牵绊与无奈。
最后一句“分明一见怕销魂,却愁不到销魂处”,则是情感的高潮,既有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又有因无法相见而生的忧愁,体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刻,展现了郑燮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在于对亲情与爱情的深刻描绘,表达出情感之间的纠结与无奈,并通过优美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细腻观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中表姻亲”主要指什么?
A. 兄弟姐妹
B. 表兄弟姐妹
C. 朋友
D. 隔壁邻居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什么?
A. 季节的变化
B. 亲密关系与爱情
C. 旅途的引导
D. 远方的思念
“藕丝不断莲心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心
B. 快乐
C. 思念与牵挂
D. 疲惫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