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1:4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1:40:14
得南闱捷音
——郑燮
忽漫泥金入破篱,
举家欢喜又增悲。
一枝桂影功名小,
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唯哭墓,
无人对镜懒窥帷。
他年纵有毛公檄,
捧入华堂却慰谁?
忽然间,泥金的音讯传入破旧的篱笆,
全家欢喜却又增添了悲伤。
一枝桂花的影子与功名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经历了十年的征途,发达的愿望却迟迟未能实现。
哪里能安慰亲人,唯有在墓前哭泣,
无人对着镜子,懒于窥视帷幕。
即使未来有毛公的诏书,
捧入华堂又能安慰谁呢?
作者介绍:郑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清代画家和诗人,以诗、书、画三绝闻名。其诗风质朴,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郑燮科举失利后的心境,反映了他对功名的渴望与失落。诗中表达了对家人和亲情的深切思考,以及对未来的不安与惆怅。
《得南闱捷音》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反思的诗作,通过对科举的期待和失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忽漫泥金入破篱”,一瞬间传来金榜题名的消息,但随即却带来了家庭的欢喜与悲伤的交织,显示了对功名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
接下来的“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则展现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在现实中遭遇的挫折,桂花的影子与功名的关系被描绘得微弱而渺小,与十年征途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何处宁亲唯哭墓”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与亲人间的隔阂与失去,只有在墓前哭泣才能表达心中的悲哀。最后“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则引发更深的思考,即使未来有成就,又能安慰谁呢?是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是对功名利禄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透过个人的遭遇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现实,极具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对功名的追求与失落,反映了社会对科举的期待与压力,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亲情的思念,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泥金”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诗中的“何处宁亲唯哭墓”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郑燮的《得南闱捷音》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现实的失落与对未来的思考,但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衰败与个人的无奈,而郑燮则集中在个人对功名的追求与家庭情感的交织上。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侧重点和表现手法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