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5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7:44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
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四十年来专注于画竹的经历,白天挥笔作画,晚上思考竹的形态与神韵。经过多年的练习,他已经将繁杂的元素削减,留下了清晰而瘦削的竹子形象。在他看来,画竹的过程就像是竹子从生长到成熟的变化。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以画竹著称,被誉为“竹画第一”。郑燮的艺术风格强调简约与自然,追求“意在笔先”的艺术理念。
《题画竹》创作于郑燮的中年时期,正值其艺术创作的巅峰。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清白、高洁,郑燮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
《题画竹》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诗中,郑燮以“画竹”为主题,展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执着与思考。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展现了艺术家对竹子这一对象的深入理解和热爱。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他日夜不辍的创作过程,表达了艺术创作的辛勤与投入。后两句则强调了简约的重要性,艺术创作不仅在于表现数量的丰富,更在于削去冗余,留存精华。郑燮通过“生时”和“熟时”的对比,揭示了竹子生长过程的自然规律,暗示了艺术创作的渐进与成熟。这首诗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也是对艺术创作哲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郑燮作为画家和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坚持、思考与简约,表达了郑燮对竹子及其艺术表现的热爱与理解,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与哲理的思考。
郑燮画竹的时间跨度是:
A. 20年
B. 30年
C. 40年
D. 50年
诗中“冗繁削尽留清瘦”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竹子的生长
B. 艺术创作的简约
C. 画竹的技巧
D. 竹子的颜色
诗中提到的“生时”和“熟时”是指什么?
A. 竹子的颜色变化
B. 竹子的生长过程
C. 竹子的不同品种
D. 竹子的使用方法
答案: 1. C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