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3:09
祖述贤人业,何因降玄乡。
周公旧才美,夫子近文章。
逸气弥冲斗,雄源甚决潢。
月中灵桂老,春外实芝芳。
远似天无翳,清如塞有霜。
日星图舜禹,金石颂成康。
涡曲风骚盛,营丘学校光。
至精含变化,大手凿洪荒。
崧岳词欺甫,甘泉价掩扬。
满朝当讽诵,终古岂遗忘。
恍若探龙际,森疑履虎傍。
半生游此道,观海特茫茫。
这首诗表达了对贤人和圣贤的怀念,感叹他们的伟大成就为何不能被后人传承。周公的才华卓越,孔子的文章深远而近,诗人感叹自己在诗歌和学问上的追求,像月中的桂花那样古老而香甜,像春天的芝草那样芬芳。诗中描绘了清朗的天空和如霜般的洁净,暗指理想的境界。日月星辰象征着舜和禹的治国理政,金石铭文则赞颂了成康之治。诗人感受到风骚之气的繁盛,学校的光辉灿烂。至于精深的道理,似乎蕴藏着变化的力量,犹如大手在开凿洪荒。崧岳的词句似乎在欺骗,而甘泉的价值则被掩藏。满朝的诗人都应当吟诵这些伟大的作品,古往今来的智慧岂能被遗忘?似乎在探寻龙的踪迹,似乎在踏履虎的旁边。半生游历在这条道路上,观海的感觉却是十分茫茫。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千里,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词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著称。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写于范仲淹晚年,表达了他对古代贤人的崇敬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他希望后人能够铭记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范仲淹的《又用前韵谢晏尚书以近著示及》是一首气势恢宏、意境深远的诗作。全诗结构严谨,字句之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理思考。诗人通过对历史贤人的追忆,展现了对道德、智慧和文化的敬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惋惜与无奈。
诗的开头以“祖述贤人业”引入,强调了传承的意义。接着,周公和孔子成为了诗中崇高的象征,他们的成就不仅在于个人的才华,更在于对后世的影响。诗人用“逸气弥冲斗,雄源甚决潢”来描绘自己的理想追求,显示出其不屈的精神和志向。
在描绘自然意象时,诗人将月桂、芝草等元素融入其中,表达了他对高洁品德的向往,这些意象不仅美丽,更承载着文化的象征意义。后面几句“至精含变化,大手凿洪荒”则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探索精神,显示出对未知领域的渴望。
最后,诗的结尾以“恍若探龙际,森疑履虎傍”结束,给人以深邃的思考。诗人在经历了半生的游历之后,面对浩瀚的海洋,感受到的却是无尽的茫然,这不仅是对人生的感悟,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范仲淹的个人才华,更蕴含了他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整首诗表现了对古代贤人的怀念,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强调了知识和道德的重要性,呼唤后人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诗中提到的贤人主要是哪两位?
“满朝当讽诵”中“讽诵”是什么意思?
“恍若探龙际”中的“龙”在这里象征什么?
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们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