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迁客二首

《送迁客二首》

时间: 2025-08-05 20:22:59

诗句

得罪谁人送,来时不到家。

白头无侍子,多病向天涯。

莽苍凌江水,黄昏见塞花。

如今贾谊赋,不漫说长沙。

流人何处去,万里向江州。

孤驿瘴烟重,行人巴草秋。

上帆南去远,送雁北看愁。

遍问炎方客,无人得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20:22:59

原文展示:

送迁客二首 于鹄 〔唐代〕

得罪谁人送,来时不到家。 白头无侍子,多病向天涯。 莽苍凌江水,黄昏见塞花。 如今贾谊赋,不漫说长沙。 流人何处去,万里向江州。 孤驿瘴烟重,行人巴草秋。 上帆南去远,送雁北看愁。 遍问炎方客,无人得白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因罪被贬,谁来相送?来到这里,还未到家。 白发苍苍,无子侍奉,多病之身,漂泊天涯。 茫茫江水,凌波而去,黄昏时分,见到边塞的花。 如今读贾谊的赋,不再空谈长沙的往事。 流放之人,将去何方?万里之遥,前往江州。 孤独的驿站,瘴气浓重,行人在巴地的秋草中。 船帆南去,渐行渐远,送别北飞的雁,心中充满忧愁。 遍问南方的旅客,无人能得长寿。

注释: 字词注释:

  • 得罪:因罪被贬。
  • 莽苍:形容景色迷茫。
  • 凌江水:渡过江水。
  • 塞花:边塞的花。
  • 贾谊赋:指贾谊的《过秦论》等作品。
  • 流人:被流放的人。
  • 孤驿:孤独的驿站。
  • 瘴烟:指南方湿热的瘴气。
  • 巴草:巴地的草。
  • 上帆:指船帆。
  • 炎方:指南方的炎热地区。

典故解析:

  • 贾谊赋:贾谊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作品《过秦论》等反映了其对时政的深刻见解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中提到贾谊,可能是借其遭遇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感慨。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因罪被贬后的感慨之作,表达了对流放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因罪被贬后的感慨之作,通过描述流放途中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流放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流放途中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展现了作者对流放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白头无侍子,多病向天涯”一句,深刻表达了作者年老体衰、孤独无助的境遇。而“莽苍凌江水,黄昏见塞花”则通过景物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流放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得罪谁人送,来时不到家。”:表达了作者因罪被贬,无人相送,来到流放地还未到家的无奈。
  • “白头无侍子,多病向天涯。”:描绘了作者年老体衰、孤独无助的境遇。
  • “莽苍凌江水,黄昏见塞花。”:通过景物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 “如今贾谊赋,不漫说长沙。”:借贾谊的遭遇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 “流人何处去,万里向江州。”:表达了流放之人将去何方的疑问和无奈。
  • “孤驿瘴烟重,行人巴草秋。”:描绘了流放途中的孤独和艰辛。
  • “上帆南去远,送雁北看愁。”:通过船帆和雁的描写,表达了离别的忧愁。
  • “遍问炎方客,无人得白头。”: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忧虑和对长寿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莽苍凌江水”中的“莽苍”比喻迷茫的景色。
  • 拟人:如“送雁北看愁”中的“看愁”赋予雁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白头无侍子,多病向天涯”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因罪被贬后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描绘流放途中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展现了作者对流放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头:象征年老体衰。
  • 天涯:象征流放地的遥远和孤独。
  • 莽苍:象征迷茫的景色。
  • 塞花:象征边塞的荒凉。
  • 瘴烟:象征南方湿热的瘴气。
  • 巴草:象征巴地的荒凉。
  • 上帆:象征离别的船只。
  • 炎方:象征南方的炎热地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头无侍子”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境遇? A. 年老体衰 B. 孤独无助 C. 多病 D. 流放 答案:B

  2. 诗中“如今贾谊赋,不漫说长沙”一句借用了哪个历史人物的遭遇? A. 贾谊 B. 屈原 C. 司马迁 D. 王安石 答案:A

  3. 诗中“遍问炎方客,无人得白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忧虑 B. 无奈 C. 渴望 D. 孤独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作者对流放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 李白的《送友人》:表达了离别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于鹄的《送迁客二首》:都表达了作者对流放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加沉郁顿挫,而于鹄的诗则更加凝练深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于鹄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查询

九日陈汝大招集林氏园亭同陈幼孺郑性之康孟担徐惟起袁无竞分得阳字 九日寄邹子序 九日奉怀子济兄 九日观骑射同子约作 九日泛舟次伯氏韵时方从公路饮归 九日晚对菊次容处士韵,是日县主曹侯二尹邵侯持酒过白沙,李九渊容贯各馆乡中未归 九日感事三首 其二 九日同人集东堂观剧是日演周忠介公遗事 九日 九日分韵得壶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妙开头的成语 日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设服 瓦字旁的字 来日正长 旋进 云烟过眼 包含汛的词语有哪些 废寝忘餐 牛字旁的字 九天仙女 适当其冲 公然 竹字头的字 才情 谪仙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