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4:47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
苏轼
天工点酥作梅花,
此有蜡梅禅老家。
蜜蜂采花作黄蜡,
取蜡为花亦其物。
天工变化谁得知,
我亦儿嬉作小诗。
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
玉蕊檀心两奇绝。
醉中不觉度千山,
夜闻梅香失醉眠。
归来却梦寻花去,
梦里花仙觅奇句。
此间风物属诗人,
我老不饮当付君。
君行适吴我适越,
笑指西湖作衣钵。
这首诗描绘了蜡梅的美丽与香气,借此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诗中提到蜡梅的形成过程,感叹自然之工巧,认为人们对自然的理解是有限的。诗人在醉酒时游山玩水,夜晚被梅花的香气唤醒,梦中又回到了蜡梅的世界,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最后,诗人把自己的感悟和酒意都寄托给友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以其豪放、豁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创作背景:此首诗写于宋神宗时期,生活环境较为复杂,苏轼因政治原因屡遭贬谪,但其诗歌创作越发成熟,常通过自然描绘抒发个人情感。
苏轼的《蜡梅一首赠赵景贶》是一首饱含自然情趣与友人情谊的作品。诗中开头几句通过“天工点酥”形象地描绘了蜡梅的生长环境,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诗人用“蜜蜂采花作黄蜡”暗示了蜡梅的独特之处,表达了对这朵花的赞美与欣赏。接下来的“天工变化谁得知”则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无知,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思考与感悟。
在后面的描写中,“醉中不觉度千山”与“夜闻梅香失醉眠”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达了诗人在醉酒中无忧无虑的状态,后者则是由于蜡梅香气的诱惑而失去醉意,显示出蜡梅的魅力。最后一段,诗人把自己的思考、感悟与酒意都寄托于友人,突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抒发。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蜡梅的美丽,也彰显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谊,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蜡梅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哲理,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传达出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蜡梅有什么特点?
诗人将自己的酒意寄托于谁?
诗中提到的“万松岭”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