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王逸少帖

《题王逸少帖》

时间: 2025-07-28 17:28:40

诗句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28:40

原文展示: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倡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淡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白话文翻译:

两位秃头的老翁,张颠和醉素,追逐世俗的荣耀,称自己为书法家。
他们何曾梦见王羲之和钟繇,妄自粉饰,欺瞒那些盲目和聋耳的人。
就像街头的歌妓涂抹妆容,妖艳的歌舞让儿童眼花缭乱。
谢家的夫人容貌清淡,气质优雅,自有一种林间的风韵。
天门开阖,惊动了飞龙,飞鸟从林中飞出,划破天空。
我为您用草书续写最后的篇章,期待他日再见时不必匆忙。

注释:

字词注释:

  • 颠张醉素:指两位书法家,张颠和醉素,分别是张旭与王羲之的别称。
  • 粉饰:掩饰、修饰,指伪装。
  • 妖歌嫚舞:形容歌舞妖艳,吸引眼球。
  • 谢家夫人:指谢道韫,古代著名女子,以才貌著称。
  • 天门:指天上的门,象征天界或神秘的通道。

典故解析:

  • 王与钟:王羲之与钟繇,古代书法大家,强调真正的书法艺术与伪作的对比。
  • 谢家夫人:谢道韫以其才情和气质而闻名,代表了文人女子的典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洒脱、情感真挚著称,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期间,反映了他对当时书法界的看法以及对真正艺术的追求。通过对比伪书法家与真正的艺术家,表达了他对文化和艺术的深切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了苏轼对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开篇提到的“颠张醉素”形象地展现了当时书法界的混乱,伪书法家追逐名利的现象与真正书法家的艺术追求形成鲜明对比。诗中反复提及“梦见”和“妄自粉饰”,展现了对虚假艺术的批判,显示出苏轼对文化的自省与反思。

在描绘谢家夫人时,诗人以“淡丰容”和“林下风”来表现其清雅的气质,展现真正艺术的内涵与气质。后面提到的“天门荡荡惊跳龙”,则是一种对艺术飞扬的渴望与追求,象征着艺术的自由与飞翔。整首诗语调轻松而又蕴含深意,既有对虚假艺术的讽刺,也有对真正艺术的推崇,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颠张醉素两秃翁:指出两位知名书法家,暗示他们的特殊地位。
  2. 追逐世好称书工:形容书法界的竞争与名利的追逐。
  3. 何曾梦见王与钟:质疑伪书法家对真正艺术的理解。
  4. 妄自粉饰欺盲聋:批判伪作的无耻,欺骗无知的人。
  5. 有如市倡抹青红:把伪作比作街头妓女的妆容,强调其虚假与庸俗。
  6. 妖歌嫚舞眩儿童:形容伪艺术吸引了幼稚无知的人。
  7. 谢家夫人淡丰容:转而赞美真正的艺术气质。
  8. 萧然自有林下风:比喻艺术的自然与高雅。
  9. 天门荡荡惊跳龙:象征艺术的自由与飞扬。
  10. 出林飞鸟一扫空:描绘艺术的影响力。
  11. 为君草书续其终:表达为真正艺术创作的愿望。
  12. 待我他日不匆匆:期待未来再次相聚的从容。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市倡抹青红”比喻伪艺术的虚假。
  • 对比:通过对比伪书法和真正的艺术家,突出主题。
  • 象征:如“天门”象征艺术的理想与自由。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伪书法家与真正书法家的对比,表达了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与对虚假现象的批判。诗人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篇书法的赞美,更是对艺术本质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秃翁:象征年老与智慧,代表真正的书法艺术。
  • 粉饰:象征虚假与伪装。
  • 林下风:象征清雅与自然气质。
  • 飞龙与飞鸟:象征自由与艺术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位是苏轼提到的书法家之一? a) 王羲之
    b) 李白
    c) 杜甫

  2. 诗中“妖歌嫚舞”主要指代什么? a) 真正的艺术
    b) 伪艺术
    c) 诗词

  3. “谢家夫人”象征什么? a) 伪装的艺术
    b) 真实的艺术
    c) 名声与财富

答案:

  1. a) 王羲之
  2. b) 伪艺术
  3. b) 真实的艺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苏轼与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追求与理念上存在相似之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同样表达了对艺术与自我的思考,二者都强调了艺术的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的统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文集》
  • 《中国书法史》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采桑子二阕 其一 采桑子 送紫帆入吴 采桑子 其一 和琴缘本事词 采桑子 其七 为汪蛟门舍人题画册十二帧 采桑子 其十七 采桑子 秋夜同外合江楼望新月 采桑子二首 其一 采桑子 其四 采桑子 闺词四首 其一 采桑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穿凿傅会 道开头的成语 黍字旁的字 梓匠轮舆 夕字旁的字 遮语 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舂杵 包含戟的成语 辞严义正 包含哇的词语有哪些 朱盘玉敦 问天呵壁 圆成 匸字旁的字 檐梧 漏泄天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