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2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22:05
何处觅新秋,萧然北台上。
秋来未云几,风日已清亮。
云间耸孤翠,林表浮远涨。
新枣渐堪剥,晚瓜犹可饷。
西风送落日,万窍含凄怆。
念当急行乐,白发不汝放。
在何处寻觅新秋的气息呢?只见北台上显得萧瑟冷清。虽然秋天已经来临,但还不知天上云彩有多少,然而风光日子却已十分清明。孤独的翠绿山峦在云间耸立,林外的景色在远处浮现。新鲜的枣子渐渐成熟,可以剥开来吃,而晚熟的瓜果仍然可以享用。西风送走了落日,万物都显得悲凉。我想着应该快快乐乐地度日,白发都不应让你放弃欢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与快乐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著称,兼具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台,正值秋天,诗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无常,借此表达对快乐生活的渴望与对年华流逝的忧虑。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描绘秋天的景象,同时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开篇的“何处觅新秋”引出诗人对秋天的追寻,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描绘北台的寂静、云间的孤翠、林外的远景等意象,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又清晰的秋日画面。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描绘,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而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转向对人生的感慨,提到“白发不汝放”,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快乐时光的珍惜。诗中西风送落日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和对快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的哲理与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何处觅新秋”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新枣渐堪剥”象征什么?
诗中“白发不汝放”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