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0:14
季子乏二顷,扬雄才一廛。
伊予此南亩,数已逾前贤。
顷岁辱明命,铭勋镂贞坚。
遂兹操书致,内顾增缺然。
乃葺场圃事,迨今三四年。
适因昭陵拜,得抵咸阳田。
田夫竞致辞,乡耋争来前。
村盘既罗列,鸡黍皆珍鲜。
古称禄代耕,人以食为天。
自惭廪给厚,谅使井税先。
涂涂沟塍雾,漠漠桑柘烟。
荒蹊没古木,精舍临秋泉。
池笼岂所安,樵牧乃所便。
终当解缨络,田里谐因缘。
季子只得不到两顷的土地,而扬雄却才有一间小屋。
我在南方的田地,面积已经超过了昔日的贤士。
前些年我受命于明主,立下了赫赫战功。
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回顾内心的得失。
所以我修缮了田地,至今已经三四年。
正好因拜访昭陵,得以来到咸阳的田园。
田里的农夫纷纷前来问候,乡间的老者也争先恐后。
村庄的食物已经摆好,鸡肉和稻米都极为珍鲜。
古时称颂的富足耕作,民众是以食为天。
我自愧食物丰厚,恐怕是因为井税的缘故。
小路上雾气弥漫,桑树和柘树的烟雾缭绕。
荒废的小路被古树覆盖,精舍临近秋天的泉水。
池塘里的笼子岂能安宁,伐木和放牧才是便捷。
最终我将解开缠绕的丝带,田地中会有美好的缘分。
权德舆(约730年-约788年),字君复,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歌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推崇。
《拜昭陵过咸阳墅》写于权德舆因拜昭陵而途经咸阳时的所感,表达了他对土地、生活和个人成就的思考。
《拜昭陵过咸阳墅》是一首反映农田生活、个人成就与社会责任的诗作。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自己的田地和周围人的生活,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感慨和对个人价值的思索。开篇以“季子乏二顷,扬雄才一廛”引入,展现出作者的谦逊与自省,虽然拥有的土地面积超过前贤,但内心却感到自愧。诗中提及的“明命”与“铭勋”,则暗示了作者立下的功勋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描绘咸阳的田园生活时,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农夫和乡耋的生活场景,传达出农村的宁静与和谐。“村盘既罗列,鸡黍皆珍鲜”,通过食物的描写,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与农村的富足。而“古称禄代耕,人以食为天”则强调了勤劳耕作的重要性,体现出对传统农业社会的赞美。
最后,诗人以“终当解缨络,田里谐因缘”作结,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暗示着人与土地之间的深厚关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土地和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对物质丰盈的自省,强调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勤劳耕作的重要性。
权德舆的《拜昭陵过咸阳墅》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田夫竞致辞,乡耋争来前”表达了什么情感?
“人以食为天”一句的意思是: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拜昭陵过咸阳墅》的诗意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