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折杨柳

《折杨柳》

时间: 2025-05-02 12:37:20

诗句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7:20

原文展示:

折杨柳
作者: 张九龄 〔唐代〕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折下一枝杨柳,借此寄托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一枝柳条并不算珍贵,但我怜惜的是它代表的故乡的春天。
暮春的景色能维持多久呢?它的美丽也比不上新鲜的春光。
更让我感到忧愁的是身在戍边的客人,容颜已被岁月和战尘所侵蚀。

注释:

  • 纤纤:形容细长柔美的样子。
  • 寄情人:寄托对心上人的情感。
  • 何足贵:并不算珍贵。
  • 怜是:怜惜的是。
  • 迟景:迟暮的景色。
  • 芳菲:花草的香气和美好。
  • 征戍客:指在边疆戍守的士兵,常常思念家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季直,唐代著名诗人及政治家。张九龄以诗名扬,尤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代表作有《望月怀远》等。

创作背景
《折杨柳》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国家强盛、文化繁荣之际,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身在戍边的士人的忧虑,表现出唐代盛世下的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折杨柳》是一首深情的抒怀诗,诗人通过折柳这一典型意象,寄托了对故乡和远方爱人的思念。开篇的“纤纤折杨柳”不仅描绘了柳条的柔美,也隐含了诗人对情感的细腻表达。接着,诗人提到“一枝何足贵”,显示出对物质的淡泊,真正珍贵的是与故乡春天的情感联系。最后两句则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变迁与离别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纤纤折杨柳:轻柔地折下杨柳,表现出细腻的情感。
  2. 持此寄情人:借柳寄情,直接表达思念之情。
  3. 一枝何足贵:强调柳枝的微不足道,真正在乎的是情感。
  4. 怜是故园春:怀念故乡的春天,体现对故乡的眷恋。
  5. 迟景那能久:感叹春光易逝,时光不待人。
  6. 芳菲不及新:旧的美丽总比不上新的,即对新生事物的向往。
  7. 更愁征戍客:引入更深层的忧虑,思念在边疆戍守的士人。
  8. 容鬓老边尘:岁月的侵蚀和战乱的影响,表现出离愁别绪。

修辞手法

  • 比喻:柳条象征柔美的情感。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柳条的折取,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岁月流逝、战乱的忧虑,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个人情感与国家现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与思念。
  • 故园春:象征故乡的温暖和美好。
  • 征戍客:代表了远离家乡的士人,折射出战争的残酷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纤纤折杨柳”的意思是?

    • A. 轻轻折柳
    • B. 粗鲁折柳
    • C. 折断树枝
  2. 诗人借柳寄情的对象是?

    • A. 家乡
    • B. 情人
    • C. 战友
  3. 诗中提到的“征戍客”指的是?

    • A. 旅行者
    • B. 士兵
    • C. 商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现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折杨柳》与《月夜忆舍弟》:两者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反映了战乱中的离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选集。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对古代诗词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相关查询

舟行即事 旧愁 生查子·去年元夜[1]时 秋夜牵情 书窗即事 春昼偶成 秋夜有感 落花 念奴娇 浣溪沙(清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不由路 节结尾的成语 一龙一猪 二十八舍 狼贪虎视 片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山林之士 青字旁的字 憨头憨脑 戮力一心 躏践 磨扇 韵格 干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夕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