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0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03:26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的隐士在夜晚独自躺卧的情景,他的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思虑,想要洗净内心的孤独与烦恼。他对高飞的鸟儿表达了感激,希望能通过它们传递自己远方的情感。日复一日,他怀着空灵的心意,但又有谁能真正感受到他的深情?飞与沉的道理本就隔绝,他又该用什么来安慰自己内心的诚意呢?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厚,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清新、高远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张九龄隐居生活中的思考与感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们常常面临着政治的压力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张九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孤独与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
这首《感遇十二首·其二》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思考的感受。开篇“幽人归独卧”便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以“滞虑洗孤清”表明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孤独。接着,他对高飞鸟儿的感激,不仅是对自然的依恋,更是对理想与情感的寄托。
“日夕怀空意”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日复一日的思绪流转,然而周围的人对他的内心感受却无人理解,这种孤独感愈加深入。最后几句“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则是对自我情感的质疑与思索,诗人对孤独的反思和对真诚的渴望,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高潮,令人深思。
整首诗以孤独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情的渴望,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真诚情感的追求。
“幽人归独卧”中的“幽人”指的是:
A. 隐士
B. 游子
C. 商人
D. 学者
“滞虑洗孤清”中的“滞虑”意指:
A. 幸福
B. 忧虑
C. 怨恨
D. 兴奋
诗中提到“高鸟”,其象征含义是:
A. 友谊
B. 自由与希望
C. 富贵
D. 权力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张九龄的这首诗更多地探讨了内心的孤独与情感的传递,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两者都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