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01
原文展示:
满院冰姿粉箨残,一茎青翠近帘端。
离丛自欲亲香火,抱节何妨共岁寒。
能让繁声任真籁,解将孤影对芳兰。
范云许访西林寺,枝叶须和彩凤看。
白话文翻译:
院子里满是冰冷的姿态,粉色的竹笋已然残落,一株青翠的竹子靠近窗帘的边缘。
它离开了丛生的群体,想要独自亲近香火,抱着节操又何妨与岁寒为伴。
能让繁华的声音随意飘荡,解开孤独的身影对着芳兰花。
范云请我去西林寺,枝叶必须要和彩凤一起欣赏。
注释:
- 冰姿:指竹子的挺拔冷艳之姿,冰冷而清秀。
- 粉箨:竹笋的嫩芽,粉色的外衣。
- 香火:象征着佛教的信仰和祈愿。
- 岁寒:指严冬,象征艰难困苦的环境。
- 真籁:形容真实而悠扬的音乐声。
- 芳兰:兰花,常用以象征高洁的品德。
- 范云:唐代诗人,曾经与作者有过交往,提到的西林寺是一个有名的寺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巨源,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正值文人雅士聚集,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可能在某个山间亭阁,悠然自得之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写下此诗与友人分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线,通过描写竹子在冬季的姿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高洁品德的向往。开头两句以“满院冰姿”和“一茎青翠”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竹子的独特韵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竹子在严寒中的坚守,隐喻了自身的节操和理想,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我。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出竹子能在风中轻声摇曳的状态,像是与周遭的环境和谐共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孤独与繁华之间的对比让整首诗显得更为深邃。最后提及“范云”与“西林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一同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友谊与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院冰姿粉箨残:描绘院子里的竹子,冰冷的姿态和残落的竹笋,相互映衬出一种凄凉之美。
- 一茎青翠近帘端:一株青翠的竹子靠近窗帘,表现出竹子的生机。
- 离丛自欲亲香火:竹子离开群体,想要独自追求香火,隐喻追求理想与信仰。
- 抱节何妨共岁寒:坚守节操,与寒冷的岁月共存,强调坚韧的品质。
- 能让繁声任真籁:能够让繁华的声音随意飘荡,表达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 解将孤影对芳兰:孤独的身影与美丽的兰花相对,表现出对美的向往。
- 范云许访西林寺:提到范云,表明与志同道合者的期望。
- 枝叶须和彩凤看:期待与友人一同享受自然的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高洁的品德,通过自然形象传达情感。
- 对仗:如“离丛自欲亲香火,抱节何妨共岁寒”,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竹子以情感,表现其追求与坚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坚持理想、追求高洁品德的向往,体现了在困境中依然不屈不挠的精神。通过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塑造了一种淡雅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高洁、坚韧的品德。
- 香火:代表信仰与追求的象征。
- 岁寒:象征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 芳兰:象征美好与理想,代表诗人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满院冰姿粉箨残”中,“冰姿”指的是什么?
- A. 冰冷的竹子
- B. 冰雪的姿态
- C. 冰冷的花朵
- D. 冰的装饰
-
“离丛自欲亲香火”中的“香火”代表什么?
- A. 香气
- B. 祈愿与信仰
- C. 火焰
- D. 香料
-
诗中提到的“范云”是谁?
- A. 一位画家
- B. 一位诗人
- C. 一位军人
- D. 一位商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清静生活的向往,风格较为沉静。
- 李白《月下独酌》:虽不直接描写竹子,但表现出人在自然中的孤独与追求,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