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4:30
感遇·之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圣人并不追求个人利益,忧国之心在于普天下的百姓。
黄屋不是尧帝的志向,瑶台又何足道哉。
我听说西方的文化,清净的道理愈加深厚。
为什么穷人们却以金玉为尊,雕刻奢华来追求名声。
云雾缭绕,山林尽头的瑶图与珠翠也显得繁杂。
鬼神的工艺尚且难以为继,人的力量又如何能够持久?
夸耀愚昧反而增加了负担,矜持的智慧只让道理更加模糊。
陈子昂(661年-702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伯宗,号少白。陈子昂在文学上有较高造诣,提倡古风,风格清新而有气势,常以抒怀为主,反映出对社会的关切与个人的理想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感遇·之十九》通过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反思,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忧虑与批判。开篇即以“圣人不利己”引入,指出真正的智者应当心系百姓,而非追求个人私利。接着,诗人通过“黄屋非尧意”表明,现今的政治领导与古代贤君尧的理想相去甚远,反映出对当时政治腐败的不满。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则表明了诗人对外来文化的关注,认为应该借鉴其清净的道理。接下来的几句中,通过对金玉与雕刻的描写,突显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与对名望的执迷,显示出一种对奢华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最后,诗人在“夸愚适增累”中以讽刺的语气指出,愚昧的追求只会增加负担,而自以为聪明的行为反而让人更加迷惑,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忧虑。整首诗通过严谨的结构与深邃的思想,展现了陈子昂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批评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圣人不利己”这句的意思是?
“黄屋非尧意”中的“黄屋”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西方化”主要表达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