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4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47:31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灌园何其鄙。皎皎于陵中。世道不相容。喈喈张长公。
这条蜿蜒的道路已经延续了很久,艰难险阻让我感到无路可走。难道没有人感到激动、愤慨吗?当今的风气如此消沉。那园子是多么的鄙陋,却在高地上显得格外明亮。世道互相排斥,长公的歌声在空中回荡。
作者介绍:陈子昂,字伯喈,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孤独、愤懑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之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与不满,表达了他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感遇·之十八》通过对蜿蜒道路的描绘,象征着人生的艰难与困苦。诗人以“骨鲠”形象地表达了处境的窘迫,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然而,诗中也隐含着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尤其是“时俗颓此风”的提及,显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尽管生活环境“灌园何其鄙”,但在“皎皎于陵中”的描绘中,又透露出一丝希望和光明。最后的“世道不相容”与“喈喈张长公”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现实的无奈与绝望,而后者则是对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这种对比使整首诗情感更加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示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愤慨、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复杂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的“骨鲠”比喻什么?
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态度是?
“皎皎于陵中”中的“皎皎”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