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7:22
原文展示
观舞女
施肩吾 〔唐代〕
缠红结紫畏风吹,袅娜初回弱柳枝。
买笑未知谁是主,万人心逐一人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舞女的美丽与舞姿。她身上缠着红色和紫色的绸缎,似乎非常害怕风的吹拂;她的舞姿如同初绽的柳枝,轻盈而柔弱。人们在观看她的表演时,虽然笑声不断,却不知道这笑声究竟是为谁而发,似乎在千百人中,只有那一位舞女的身影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与心思。
注释
- 缠红结紫:形容舞女身上的衣物用红色和紫色的绸缎缠绕,表示她的华美与妩媚。
- 畏风吹:舞女的衣物轻盈,容易被风吹动,暗示出她的脆弱和娇柔。
- 袅娜:形容舞姿轻盈柔美,像柳枝一样摇曳。
- 买笑:这里指的是观众在观看舞女表演时发出的欢笑声。
- 未知谁是主:不清楚欢笑声是为哪位舞女而发,暗示舞女们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不一。
- 万人心逐一人移:说明在众多人中,只有舞女的一人能够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和心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字子固,号肩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留下的作品以描写舞女和风景著称,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上歌舞升平,舞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诗人通过描绘舞女的美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鉴赏
《观舞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舞女的美丽和观众的心态,展现了唐代歌舞的繁荣。开篇以“缠红结紫畏风吹”描绘出舞女华丽而又脆弱的形象,暗示了她在众人瞩目下的紧张和不安。接着“袅娜初回弱柳枝”则运用比喻,将舞女的舞姿比作初绽的柳枝,轻盈而柔美,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整首诗的意境在于展现舞女的舞姿之美与内心的无奈,以及观众对她的追捧和对其身份的认同。
最后两句引发了对观众心态的省思,尽管在场的观众无数,但他们的心却集中于那一位舞女,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与微妙。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个体的孤独,也反映了在欢笑声中,人们心中隐含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缠红结紫畏风吹:舞女的服饰华丽,但在轻风中显得脆弱,暗含她的娇柔与对外界环境的敏感。
- 袅娜初回弱柳枝:舞姿如柳,轻柔摇曳,描绘出舞女的优雅与柔美。
- 买笑未知谁是主:即使笑声此起彼伏,但人们却不知真正吸引他们的是什么,体现了舞女在观众心中的模糊地位。
- 万人心逐一人移:在万千观众中,舞女成为唯一的焦点,突显其魅力与影响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舞女的舞姿比作“弱柳枝”,增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的结构严谨,展现了唐诗的对仗工整之美。
- 拟人:用“畏风吹”表现出舞女的脆弱,赋予了舞女一种人性化的特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舞女的美丽与观众的心态,反映了个体在社会中的处境与感受,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渴望,表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舞女:代表着美丽、艺术与人们的向往。
- 红紫:象征着华丽、热情与青春。
- 柳枝:象征着柔弱与生命的脆弱。
- 笑声: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赞美与欢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缠红结紫”所描绘的是什么?
- A. 舞女的华服
- B. 风的吹动
- C. 观众的欢笑
-
“袅娜初回弱柳枝”中的“弱柳枝”指的是什么?
- A. 舞女的舞姿
- B. 柳树的生长
- C. 风的影响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舞女的赞美
- B. 对社会的批判
- C. 对人性的探讨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清平调》:同样描绘了舞女的美丽与魅力。
-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音乐与舞蹈展现女性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诗词对比
- 《观舞女》与李白的《清平调》均以女性为主题,但《观舞女》更侧重于舞蹈的视觉美,而《清平调》则更注重音乐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