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干越亭赠郑校书

《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干越亭赠郑校书》

时间: 2025-05-07 10:13:57

诗句

青青草色满江洲,万里伤心水自流。

越鸟岂知南国远,

江花独向北人愁。

生涯已逐沧浪去,冤气初逢涣汗收。

何事还邀迁客醉,春风日夜待归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3:57

原文展示:

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干越亭赠郑校书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失意生活的感慨,借自然景物抒发内心的愁苦。诗中描绘了江洲的青翠和流淌的伤心水,感叹越鸟并不知南国的遥远,江花却独自为北人所愁。诗人已随沧浪漂流,初逢冤屈的情感仍未散去。最后,诗人问何必再邀流浪的朋友共醉,春风和日夜却在等待归舟。

注释:

  • :跟随,流浪的意思。
  • 沧浪:指沧海,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 冤气:冤屈和不平之气。
  • 迁客:流亡的人,指诗人的同道者。
  • 归舟:归来的船,象征着回归故土或心灵的安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季真,号宗悫。生于盛唐,后因政治原因遭贬,晚年多游历于江南,作品多以山水、田园和抒情为主。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被贬期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流亡生涯的感受,反映了唐代中期的政治动荡与诗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刘长卿的《初闻贬谪,续喜量移,登干越亭赠郑校书》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展示了作者对流亡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开篇以“青青草色满江洲”描绘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蕴含愁苦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万里伤心水自流”展现心中的孤独和忧伤,使用对比手法强调了越鸟不知南国的遥远,江花却因北人愁苦而凋零,体现了诗人对流亡生活的无奈和失落。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自述“生涯已逐沧浪去”,表达了对自己漂泊生涯的反思,而“冤气初逢涣汗收”则暗示了内心的不平与愤懑。最后两句转向对友人郑校书的呼唤,尽管处境艰难,诗人仍希望与友人共度时光,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渴望。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遭遇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以子衿(衣襟)喻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因友人而沉吟,表达对友谊的重视。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苍茫的景色,象征秋天的凉意与孤寂。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伊人指向远方的友人,体现思念之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沧浪”比喻漂泊的生活。
    • 拟人:“江花独向北人愁”,赋予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青青”与“悠悠”,增强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土的思念,反映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青草:象征生命与希望,但在诗中又显得孤独。
  • 江水:流淌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 越鸟与江花: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生涯已逐沧浪去”中的“沧浪”指的是什么?

    • A. 大海
    • B. 诗人的家乡
    • C. 流亡的生活
  2. 诗中提到的“迁客”指的是?

    • A. 游子
    • B. 诗人的朋友
    • C. 政治犯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比较刘长卿的《初闻贬谪》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刘长卿更加强调对流亡生涯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表达对故乡的直接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宋元献公挽辞三首 其二 监中直舍种竹同冲卿邻几探韵赋得风字 游龙门诗十二首·白傅影堂 春贴子皇帝阁六首 其五 和谢主簿游西湖 再游卞氏园亭 和邻几馆宿观伯镇题壁有作 和彦猷在华亭赋十题依韵 其三 吴王猎场 和晏相公触事成咏四首 读信陵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运筹决胜 門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难晦 包含疮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堪以告慰 难以预料 容当后议 辰字旁的字 打工妹 神意自若 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悲观厌世 三框儿的字 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偏气 当之有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